春华秋实,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更是为来年做准备、再出发的时候,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教研室于9月24日下午在204会议室举办教研会议。伴着窗外的雨声,在轻松、温馨的氛围里,就本学期的教研室重点工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内容主要涉及期初教学情况反馈交流、一流课程建设学习心得、课程国际化、跨学科圆桌论坛、青年教师成长等方面。 首先,由教研室主任程荣荣老师就本学期教研室整体的规划和安排进行了部署,提出了常规工作高效化、具体化、实效化等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广泛征集了新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和诉求。对于特色工作,她指出,一定要紧密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远景学院的培养目标,切实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出发,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 图一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教研室研讨会 其次,各位教师就开学至今的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情况、学习通等在线平台的运用等情况进行了交流,并表示保证不因为疫情等不可抗力而让一个学生掉队,要进一步尝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并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实效。 接着,教研室重点围绕国际化视野下课程建设进行研讨。虽然面临资源有限、学科细分、目标模糊等痛点,大家以瑞典马尔默大学课程国际化教学设计为例,结合李玮莉老师的“修昔底德陷阱”主题汇报,探讨了今后教研室课程国际化策略: 图二 课程国际化主题研讨 课程设置方面,本教研室开设的国际化主题课程(如当代国际冲突与治理等)、国际案例研究课程(如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战略管理等)、地区和区域性研究的跨学科课程(如传播、文化与社会等),甚至包含数学、物理、化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等影响全球形势的自然科学类课程,均被纳入课程本土国际化工作中。 课程内容方面,先将教研室课程分为“软科学”和“硬科学”两类,“软科学”加入诸如社会、文化、政治、经济、民主、人权、种族、和平与冲突等国际化课题和内容,“硬科学”通过追踪科学前沿与动态、最新成果与方法,实现相关学科领域知识的交叉融合。 教学手段方面,一是引进国外优质网络资源,提升课堂质量和效率;二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国际师生资源这部“活教材”进行交流学习,三是以讲座、论坛、课堂汇报等形式,围绕全球化、气候变化、移民、贸易、等国际事务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调查研究;四是围绕远景大咖阅读计划,建立共同对话基础,对同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进行跨学科视角分析。以“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的手段,实现学习资源跨国化和教学方法跨界化。 课程特色方面,在多种途径向学生传播国际和多元文化的知识、技能与观念的同时,立足本土,挖掘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制度,以及区域特色。探索建立能够彰显本土价值的教学方法和国际本土化课程。 本次课程国际化教学研讨不仅让我们从理论上重新认识了课程国际化的内涵与意义,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研讨,增进了跨学科间的对话,为实施课程国际化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春华秋实,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更是为来年做准备、再出发的时候,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教研室于9月24日下午在204会议室举办教研会议。伴着窗外的雨声,在轻松、温馨的氛围里,就本学期的教研室重点工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内容主要涉及期初教学情况反馈交流、一流课程建设学习心得、课程国际化、跨学科圆桌论坛、青年教师成长等方面。
首先,由教研室主任程荣荣老师就本学期教研室整体的规划和安排进行了部署,提出了常规工作高效化、具体化、实效化等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广泛征集了新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和诉求。对于特色工作,她指出,一定要紧密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远景学院的培养目标,切实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出发,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
图一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教研室研讨会
其次,各位教师就开学至今的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情况、学习通等在线平台的运用等情况进行了交流,并表示保证不因为疫情等不可抗力而让一个学生掉队,要进一步尝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并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实效。
接着,教研室重点围绕国际化视野下课程建设进行研讨。虽然面临资源有限、学科细分、目标模糊等痛点,大家以瑞典马尔默大学课程国际化教学设计为例,结合李玮莉老师的“修昔底德陷阱”主题汇报,探讨了今后教研室课程国际化策略:
图二 课程国际化主题研讨
课程设置方面,本教研室开设的国际化主题课程(如当代国际冲突与治理等)、国际案例研究课程(如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战略管理等)、地区和区域性研究的跨学科课程(如传播、文化与社会等),甚至包含数学、物理、化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等影响全球形势的自然科学类课程,均被纳入课程本土国际化工作中。
课程内容方面,先将教研室课程分为“软科学”和“硬科学”两类,“软科学”加入诸如社会、文化、政治、经济、民主、人权、种族、和平与冲突等国际化课题和内容,“硬科学”通过追踪科学前沿与动态、最新成果与方法,实现相关学科领域知识的交叉融合。
教学手段方面,一是引进国外优质网络资源,提升课堂质量和效率;二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国际师生资源这部“活教材”进行交流学习,三是以讲座、论坛、课堂汇报等形式,围绕全球化、气候变化、移民、贸易、等国际事务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调查研究;四是围绕远景大咖阅读计划,建立共同对话基础,对同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进行跨学科视角分析。以“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的手段,实现学习资源跨国化和教学方法跨界化。
课程特色方面,在多种途径向学生传播国际和多元文化的知识、技能与观念的同时,立足本土,挖掘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制度,以及区域特色。探索建立能够彰显本土价值的教学方法和国际本土化课程。
本次课程国际化教学研讨不仅让我们从理论上重新认识了课程国际化的内涵与意义,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研讨,增进了跨学科间的对话,为实施课程国际化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地址:山西省太谷县学院路8号 电话:03545503866 邮编:030800 备案编号:晋ICP备1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