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氛围浓厚,参与同学众多
按照同学们提出的关于考研和其他未来规划的疑惑,老师们依次回答了”如何做出选择“、备战考研阶段”和心态调整三个主要方面的问题。首先,很多同学对于是否考研、可否跨专业考研、如何选择专业和院校等初级规划提出疑问。问题十分具备主观性和针对性,包括“英语/数学非常差,如何备考?”、跨专业考研的难点、以及如何在两个专业、不同院校甚至城市间做出选择等。针对此类问题,老师们先分享了一些远景学长学姐的真实案例,在心理上帮助同学们放松焦虑的情绪。并对有需求的同学提供学长学姐的联系方式,训练其沟通交流和识别有效信息的能力。其次,刘老师罗列了历年考研数据,从全国范围内专业录取分数线,到院校录取分数线,包括跨专业录取和调剂要求作为参考。从数据视角给出最精准计算和资源参考。有了刘老师的科学逻辑,同学们表示在做资料搜集和选择时,变得目标清晰,节省了很多时间。同时也学到了如何运用数据的思路去解决实践问题。
老师们解答问题
很多同学从专业和兴趣角度出发提问,有认可本专业想继续进修的,有想跨专业考研的,还有比较实际地希望能选择一个相对容易考取的专业的,也有对专业学科前景和未来就业规划迷惑的。提出此类问题的同学覆盖了会计、国贸、英语、软件、电气等专业背景。葛老师和赵老师分享了国内外考研学习的经历和经验,刘老师也给出了我校和我院历年不同专业考研率等数据信息,帮助同学们积累素材,以作参考。
针对性指导
参加导师活动的同学们提出很多基于自身困惑和了解到的情况的问题,有的严肃迫切,有的天马行空。无记名的提问方式也使得问题花样百出,互动和讨论气氛十分活泼、热烈。导师活动持续了将近三个小时,刘海老师也被同学们邀请加入了分享。刘老师拿自己考研的实践经验作为案例,说明了收集“一手咨询”即跟目标院校和目标专业的学长学姐沟通的必要,并就如何复习给出一定思路。
双导制是远景”七化三制“育人模式的核心要素之一。作为双导制中的导师,除了学业辅导和关注外,同样需要注重学生目标规划和信息收集能力的培养。根据远景育人“七要义”,将有效沟通和交流能力、批判思维、多元思维、跨专业和跨学科意识融入日常导师工作实践。通过导师活动等“第二课堂”,融合多元育人模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