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心灵的倒影,细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心灵与心灵互相碰撞和交流的过程。我们阅读文学,是以自己的心灵为触角去探索另一个熟悉或陌生的心灵世界。文学元素对读者的影响,体现在人格的潜移默化作用,而不是理性的指点迷津,更不是思想理论的演绎图解。
本周王慧敏老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课堂上,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读书分享会。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精选了四部作品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共同阅读,在阅读的基础上相互协作,与全班同学进行了分享。
第一小组的同学选择的作品是《受戒》。这是汪曾祺先生1980年发表的短篇小说,讲述了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女小英子之间朦胧美好的爱情,蕴含着对于人生、生活的热爱,洋溢着人性的欢歌。在靳淑娜、刘晨霞为大家讲解了作品内容之后,同学们就作品的细节展开了热烈的探讨:“受戒”到底意味着什么?描写明海的师兄弟们到底有什么用?文中为什么多次描写芦苇荡?小英子的父母为什么喜欢明海……第一小组的同学们针对这些问题,一一给出了解答。
第一组同学讲解《受戒》
第二小组选择的作品是余华的《活着》。与《受戒》的单纯美好不同,《活着》是一部残酷的人生书写。小说主人公福贵一生经历了从富贵到贫穷、从战争到和平,父母、妻子、子女、外孙,一个个离他而去,到最后只有一只老牛与他为伴,他仍然坚强地活着。这部作品让大家对生命有了深层的感悟,结合当代社会种种现象,大家展开了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第二组同学讲解《活着》
第三小组的同学以路遥的《人生》为例,分享了个人奋斗路途上面临的种种机遇和选择。对于主人公高加林的认识,大家纷纷表示,在特定环境当中,能够理解人的一些错误选择,但不被外在世界的虚无所迷惑,不忘初心,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组同学讲解《人生》
第四小组的同学跟大家分享了史诗性的作品《白鹿原》。这部作品横跨50年,人物众多,结构庞杂,不管是阅读还是讲解,都颇具挑战。严晋东在讲解中主要选取了田小娥和黑娃两个典型人物,分别以女性视角探索了旧时代女性的命运悲剧,和旧中国时代更迭的背景下平民阶层的命运和反抗。
第四组同学讲解《白鹿原》
针对大家的分享和讨论,王慧敏老师给出了综合评价与分析。王老师提出,希望大家读文学作品的时候是放松的、快乐的、是想象力最活跃、最放纵的时候。读文学作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完成任务,通过阅读,重温人性的美好与温馨,窥探人性的黑暗与深刻,同时也遐想、憧憬和寻找生活的勇气。好的文学作品会让你平静下来,忘却烦恼,人需要最后的精神家园,唯有文学才能给予。
在阅读和讲解的过程中,每一组的同学对自己选择的文本有了更加细致和深入的思考,在交流中实现了思维的碰撞。结合自我生命体验的阅读,让文学开出了生命之花,这也让大家提升了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