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福会》是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所著的长篇小说。“喜福会”是移民美国的母亲们为打麻将而取的聚会名。作者通过描写四对母女间的代沟和隔阂冲突,反映了华裔母族文化和异质文化相遇而生的碰撞与兼容以及两种文化在碰撞中对自我文化身份的艰难求索。移民美国的华裔母亲们,背负着离根落叶的痛苦,艰难地挣扎于中西两种截然不同文化的冲突中。华裔母亲们竭力把中国文化传递给她们的女儿们,以期守住她们的根。在美国长大的女儿们苦苦地在白人主流社会的夹缝中寻觅着“我是谁”,经过痛苦的反抗和挣扎后,曾经迷失的她们最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她们终于明白,只有“母亲”是自己的根。
在高级英语课堂上,同学们在赵晨倩老师的带领下精读《喜福会》中Two Kinds一章的基础上,通过一个月的时间阅读原著,欣赏由原著改变的电影,并被分为三组,每一组负责原著中的一对母女,在阅读、讨论以及分工合作后,为大家讲述该部分的故事,以及以表演的方式选取其中片段进行呈现。
在高级英语课堂上,同学们进行了汇报展示。马林荣、李晓萌、卢柳树、乔璇、殷晓娇、王雁娜、张璐瑶、李萌一组展示的是Lindo Jong & Waverly Jong母女的故事。该组使用了播放课前录制视频与现场演绎结合的方式,生动还原了故事中人物的情绪与感受。在交叉点评环节,观众们对这一组的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赞扬她们准备充分,在服装道具上下了功夫。大部分同学的表演很走心,有感染力。
Lindo Jong & Waverly Jong故事课堂呈现
薛紫琦、王轩、吴多艺、李雅婷、孙玲露、张悦、闫江璇、蔡振烨一组呈现的是Ying-Ying ST.CLAIR & Lena ST.CLAIR母女的故事。本组展示虽然在服装上不占优势,但是该有的道具一样没有少。在交叉点评环节,很多同学表示被这一组同学有感染力的表演打动,很多场景令人印象深刻:比如男子向莹莹求爱、莹莹溺死自己的孩子、年老后的莹莹看到女儿不幸的婚姻后的长段独白。
Ying-Ying ST.CLAIR & Lena ST.CLAIR故事课堂呈现
An-meiHSU & Rose HSU的故事由高敏、董玥、安晓钰、高蓉飞、郝嘉琪、周艳泓一组来呈现。本小组的展示高度还原了电影的同时在表演中也加入了自己的思考。虽然是英语课堂展示,但是经过思量,故事发生在中国的时候,即安美小时候的场景,为了增强表现力,使用了中文台词,让人耳目一新并减少了违和感。本组同样在道具方面十分用心,需要被从安美脖子上拽下并仍在地上摔碎的项链使用了陶土的材质,很有创新力。
An-meiHSU & Rose HSU故事课堂呈现
最后,赵老师对大家对故事及不同特点人物的呈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赞扬大家的认真准备与精彩表演。同时,赵老师也对大家故事呈现的方式提出了些许意见,比如展示开始时可以在PPT上用时间轴的方式梳理一遍故事,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帮助观众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赵老师指出,在阅读故事,观看电影以及为了表演而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的过程中,相信大家对故事中反映出来的代际和文化冲突有了深刻的体会。阅读是为了充盈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如果愿意尝试去理解其中的差异,相信大家的跨代际沟通与跨文化交流会更加顺畅。在展示结束后,作为本次以《喜福会》为蓝本的跨文化浸润体验的总结,每位同学需要进一步思考并完成一篇小论文:基于故事中的某一次或几次冲突,分析冲突产生的文化根源。
部分同学对本次活动的反思与感受节选:
这次表演中我是旁白部分,我在看电影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旁白也是带有自己所特有的感情的,所以我也在反复听,揣摩其中的感情。小组每个人都能在不断排练、不断观看的过程中找到自己不到位的画面,互相帮助,以达到最佳效果......重要的是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和立场去看待。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是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去对待出现的冲突与矛盾,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意义与价值所在,我们应该做到彼此尊重、增进了解、增加沟通、优势互补,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高蓉飞
每周三和周五下午是我们准备的时间,从服装到化妆,视频拍摄剪辑再到台词、背景等。我们八个人都是在一起完成的。我们很认真的对待每一个角色,表演好每一个眼神,是我们唯一能做的。虽然表演结束了,但还是有很多遗憾。对于中西文化的差异,美国的个人主义和中国的孝顺,在我心里,兄弟姊妹间应该是互相帮助的,而不是像西方彼此竞争。孝顺父母也是必须的,这是人之常情,而不是爱自由行远方。最后,我想说即使中西存在差异,爱不会变,亲情也不会变。不管是在哪里的人,有爱、有家人,我觉得这才是最珍贵的。
——殷晓娇
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在任何关系中,要经常考虑一个问题:我这么做到底是自己的需求,还是对方的需求?一定要看到对方的真实存在,从而看到对方的真实需要。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理解对方,放下自己,设身处地的为对方考虑。但是理解很难,付出就相对容易多了。
——郝嘉琪
文中的中国母亲规划好了女儿金梅要成为哪种天才,而生长在美国,由可口可乐和意大利面喂大的金梅则是我行我素——不想做的坚决不做。对于“自我”、“独立”的包容度,受美国价值观影响的金梅明显要比她的中国母亲高很多。我认为这种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求同存异。我和妈妈也会对某些观点因为人生阅历,或教育背景,或年龄差异,或思维方式等多种原因产生分歧。这个时候没有必要非要证明谁是对的,谁是错的,谁对了就是赢了,谁错了就是输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从来都不是对立竞争的关系。因为父母对孩子的爱永远是大于孩子对父母的爱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父母不会真正愿意“赢了” “比赛”,“输了”孩子。
——闫江璇
在这一个月当中,大家都会抽出共有的时间去活动室排练,去教室踩点儿共同的面对各种问题的出现并且解决这些问题,很多次的NG重来,很多次的剪辑删减,凝聚了大家共同的努力和付出,真的很珍惜这段回忆,大家感情也升温了很多。我觉得我收获了很多,对于同学之间感情的升华,对于一本书的理解,一部电影的观看,对于隐藏在其背后的含义所引发出来的思考还有自己英语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的发展提升。我认为我们要更多地了解相互之间的文化,意识到两国文化的差异,首先要认同本民族文化,也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马林荣
在这次的活动中,我们小组首先是进行安排角色、把故事情节分好几幕,然后大家开始安排台词,整体来说节奏是有序的,大家配合的也比较好。这次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第一组的道具以及服装准备,这些充足的准备把我带到了故事的情景里面,我们应该向她们学习。其次,在我表演的时候我还是比较拘谨的,没有放开,这也是我需要进步的地方。另外,通过这次表演以及观看表演的过程中,我觉得可能以前的中国女性是有一种“忍”在骨子里的,她们不敢于表达自己。每个人都是自由的个体,应该让孩子去寻找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是让他们做父母的附属品。当然也有其它方面的文化差异。西方人倾向于直接表达观点,而中国人讲究的餐桌礼仪则是无论饭如何都要夸赞一下,来表示对对方辛苦准备的肯定。中国人是客气的、内敛的,西方人是喜欢表达自己的、直接的。
——王轩
要演好一场戏,我觉得首先必须仔细研磨剧本,了解人物角色的特点,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领悟真谛。通过这这么多天的不断排练与磨合,让我觉得团队协作真的很重要,团队齐心合力,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团结就是力量。片段中很多地方都存在着中国的集体主义,和美国的个人主义的这两种价值观的冲突。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征,特色。面对差异时,更多的应该是包容,然后相互学习。
——周艳泓
在反复观看电影与原文中提高自己的语音语调的准确性。许多问题隐藏在文化冲突之下,实际上矛盾也许是自身的抉择,如何规避矛盾,如何在最大程度上改变命运,成为在演绎时不断反复思索的一个思辨问题。有趣的剧情真的可以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一个月时间能用来读的,看的都很琐碎,但是记忆的效率却很高。
——蔡振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