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画会友,情满右岸
六月的右岸书院,烟柳画桥,生机盎然。6月7日上午10时许,正在我院交流访问的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NIU)的师生来到书院会议室,参加由刘海老师主讲的国画课,课程有幸请到了杨培华先生做现场指导。远景学院院长Gwen Bennett以及志愿者们一起参加了本次活动。
课程开始前,远景师生用丰富多彩的国画将会议室装点一新。刘海老师首先讲解了国画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国画也叫中国画,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从上古的陶绘到魏晋时期的人物画,从隋唐画坛三科趋于成熟,到两宋时期成就的古代绘画艺术的顶峰……中国画自成一家,特色鲜明,是中华民族的传世之宝。国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心观景,即所谓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国画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形似,而是“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韵味。“遗貌取神”是中国画的传统,见飞檐一角如闻寺庙清钟,看孤帆一片便觉世路遥迢。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在讲解中,两位学生志愿者向NIU的同学们展示了文房四宝,并做了演示。
中西绘画如两山雄峙,各领风骚。为加深NIU同学们对中国画的理解,刘海老师又将中西绘画做了对比,从绘画艺术最基本的命题入手——用笔、造型、用色、构图、取材、制作技法、创作方法和艺术本质等方面以及贯穿其间的美学观念,深入浅出的比较。中西方绘画艺术都是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只有形式不同,并无优劣高下之分,比较间使美国师生们有了进一步了解。期间,刘海老师播放了一段带有中国传统绘画的电影视频---《唐伯虎点秋香》,诙谐幽默的桥段引得师生笑声连连,课堂气氛融洽而愉悦。
在理论知识的讲解后,NIU的同学们跃跃欲试。在杨培华老先生的指导下,同学在们蘸墨挥笔,先从竹子画起。杨老先生语重心长的说道:“竹是中国美德的物质载体,是君子的象征,所以画竹力求心静,心正”。画竹叶是杨老教学第一步,笔蘸墨汁逆锋起笔,按笔铺毫,笔力渐用于叶中部,行笔一抹而起即收笔,做到笔收意到。运笔不能太快,否则易飘、薄。在多次尝试后,NIU的同学们都有了很大进步。下一步画竹立竿,要求笔力刚健,画竿用墨时,笔蘸墨汁和清水,掌握笔头的水分含量,落笔、铺毫、行笔,墨色匀停。段口圆润,一气呵成。在杨老师和志愿者们的帮助下,同学们逐渐有了基础,并集中表现在后面的画石中。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有竹,有石,相得益彰。经过一个小时的实践,这一群从未接触过中国画的美国学生也结出了丰硕成果,虽进步各有不同,但一颗文化的种子已悄然埋下,了解深了,距离近了,隔阂便浅了。最后大家纷纷举起手中的画卷合影留念。“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璀璨的文化相互吸引,悠久的历史丰富内涵。本次绘画旨在以绘画为交流方式,增近彼此互信,加深彼此了解,传播中华文化,弘扬中国精神。积极推动远景学院朝着更加开放,更为国际化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