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课程走出课堂,参与平遥国际摄影展的志愿者同学们,欣赏感受到了摄影作品的美学力量。田海花老师以“摄影与文学中的人生百态”为题,给学生们布置了实践学习任务,对比解读摄影与文学的展现人生百态中的异同。
同学们志愿服务归来,精心准备了PPT,在10月8日到11日的课堂上,分班级进行了精彩的汇报。内容详实,言之有物,对摄影作品中表现的人生主题感触深刻,并对摄影与文学在表现同一主题的手法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学们选择的主题有家国岁月、孤独、青春、煤炭人和隐形人等。
关注家国岁月。“安哥悄然地按下快门,留下这传神而莞儿一笑的一瞥。国家的变迁、身世的起落、信仰的坚守让每个人变成了一个有故事的人。”
课堂展示一
关注孤独。“九月份下旬我们以志愿者的身份去了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在这其中,我们欣赏并观察了许多摄影照片,所谓影像即生活,人生百态皆展露人性,我们选取并总结了孤独这一人生一态。是啊,人生百态,孤独确是常态。”周一班级牛鑫鑫组,看到了人生中该如何面对孤独,并从王维《竹里馆》、杜甫《旅夜书怀》以及美国作家理查德·耶茨《十一种孤独》来对比摄影与文学表达孤独的异同。
关注青春。“青春,如同一粒种子,安逸过了,也许从此丧失萌芽的活力。生命只给人一次青春,我选择追求,去追求生命的梦想,放飞生命的色彩。我要让青春像风帆一样,在狂风摇曳波浪敲击的时候,也要潇洒地走一回,哪怕最终被风浪淘汰,也无悔这一生毕竟经历了富有意义的旅行。”
关注煤炭人的人生百态。“21世纪初,煤炭仍是人类文明的主要能源,但是人类文明发生了变化,致力于更加清洁,更加人性化,机械化。机器的尺子,金属爪钳的美感,升降的能力,轮子的巨大高度。目睹了宇宙深处新技术如何击破坚硬的岩石,更看到了宇宙级的巨型开采设备是如何为了人类的利益征服者地球。”
课堂展示二
关注“隐形人”,流浪汉。埃德加·艾瓦雷茨是一名来自哥伦比亚的动画师、导演、术家和插画家。他将以前作为纪实摄影师的时候观察到的景象重新创作,把基于真实流浪者进行制作的粘土形象与真实的城市景观结合。这些作品就像古老的神话一样,用虚构的事来揭露深层次的事实,而这些事实是“隐形的”。
同学们还从男性的“阴柔”、中原农村文化、孝文化、爱情、自然等不同主题进行了精彩的展示。通过对比,同学们认识到,摄影与文学都是反映人、社会活动和自然,都属于文艺范畴,都有构思、选材、艺术概括。不同之处在于,文学是语言塑造形象,通过文字来塑造事物描绘场景,是抽象的;摄影是用相机反应社会活动,更加直接地展现在观众眼前,是直观的。文学可以想象和虚构,可以写过去未来,摄影只局限于现实只能现在进行时。文学可以道听途说,甚至想象,摄影决定只能是身临其境。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同学们更加深入地观察到了摄影作品展现的百态人生,也能更好地体会了摄影与文学独特的艺术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