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思维扩散·读书篇】从哲学、传播学、与艺术三维视角趣谈《西游记之取经女儿国》——暨“世界读书日”远景读书活动 时间:2018年04月25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杜泽凯 刘洋   编辑:jingying   点击: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由远景学院教师组织举办的从哲学、传播学与艺术学三维视角趣谈《西游记之取经女儿国》的读书活动于远景学院会议室与各位同学如期相见,由此一场别开生面的读书分享会拉开序幕。与会的老师有哲学老师张云博,艺术老师杨丽佩,传播学老师葛乔,文学老师田海花以及导员吴芸老师。

师生聚 读经典

读书会选取了吴冠军的精神分析新作《激活你的日常——吃喝玩乐的哲学视野》,选读了他以精神分析理论来解读“取经女儿国”,全新的读书方式和思维方式,无疑使在座的各位同学对《西游记》这本经典小说有了全新的认识。

【思维扩散·读书篇】从哲学、传播学、与艺术三维视角趣谈《西游记之取经女儿国》——暨“世界读书日”远景读书活动
思维碰撞火花

读书会在张云博老师的带领下开始,快速精读了《激活你的日常吃喝玩乐的哲学视野》这本书中介绍拍摄电视剧《西游记》历程的开篇,大家感慨万千,纷纷各抒己见。表达自己对经典《西游记》的敬仰与感怀,以及对电视剧《西游记》创造团队不辞辛劳,辛苦拍摄六年,把这么经典的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以立体、直观,影视的方式表现出来,使之传播广泛,家喻户晓的赞美。

随后读书会开始进入主题,从哲学、传播学、以及艺术三个角度来浅谈《西游记之取经女儿国》。在老师们从专业的角度给出思想看法后,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

“唐僧为什么不和女儿国国王长相厮守?”

“唐僧是不敢还是不愿?”

“《西游记》的主角到底是唐僧还是孙悟空?”

与会的每个同学都踊跃的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每个人都积极的参与话题讨论,在思维的交汇与碰撞之后,收获经典。原来一本简单的神魔小说《西游记》中竟然潜藏着许多深层的含义,细思恐极。

旧故事  新思考

《西游记》中“取经女儿国”一节,时至今日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有同学不禁提出:为何在“取经女儿国”并没有出现诸如狮驼岭三妖这种妖魔鬼怪,依然算得上九九八十一难之一,还能被奉为经典,在电视剧《西游记》中被浓墨重彩的表现出来的等等问题。引发了大家对《西游记》的新思考,每有新奇的理解被表达出来都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掌声,欢声笑语不断。

张云博老师和田海花老师引导着同学们积极讨论,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同学们在讨论中不断接收着来自老师和其他同学不同的观点,同时不断丰富着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在说服与被说服中学习着一些新的思维方式。

【思维扩散·读书篇】从哲学、传播学、与艺术三维视角趣谈《西游记之取经女儿国》——暨“世界读书日”远景读书活动
读书
一群人的坚持

读书益 求创新

时间在阅读和讨论中过的飞快,不知不觉夜读活动已经到了结束的时候。杨丽佩老师总结说道:读书是持之以恒的坚持,希望本次读书活动可以给同学们带来一些思考,学习到一些全新的知识,可以对同学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所益处。

读书有什么了不起的吗?读书本身没有什么了不起。但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我们没有完全认同这个世界。你还在追求个人的板块,你还有不满足,还在寻找另外一种可能性,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说到底,读书是一种精神生活。在这个生活节奏如此快的时代,大家能拿出一小段时间,静静的坐下来,去体味、感受书籍带来的乐趣是十分美好的。远景人品经典,得新思,在经典中寻求一种新时代的思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摸索一条与众不同的创新之路。

 

 

学生感言:

《西游记》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流传范围相当广泛,甚至延续了好几代人,影响深远,作品中的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今天的读书交流会让我从不同角度了解了西游记的多种内涵,而且对其中的人物也有了耳目一新的认知。比如唐僧佛性与人性的矛盾,孙悟空从一个石猴洗心革面修成正果,经历了怎样的意识形态的打磨?女儿国一难道出了传统“男根主义”下女性声音的缺失——“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无论是吴承恩的原创小说《西游记》还是“取经女儿国”的作者——吴冠军,还是86版《西游记》的导演杨洁,都使我的脑海在讨论中如风卷云涌一般,需要回味和整理。
    有人说:“世界上最有趣的一个是人,一个是书”,读书分享交流会使我知道,书里藏着世界所有的秘密,读书是通往幻想的一个途径,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静如水。

——远景2015牛凯群

 

这次读书分享会对《西游记》的理解,我的感触和杨老师不谋而合。我觉得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可以在唐僧师徒四人和白龙马这五个角色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你可以是拥有一身本领,可飞天遁地的孙悟空;你可以是贪吃、好色,六根不净的猪八戒;你可以是本领平常,但老实憨厚的沙悟净;或者是那个一路都默默无闻一直驮送唐僧西天取经的白龙马。但是,你们都逃不出秩序、规则。如果你不服从,你就会像送悟空一样被如来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最终,多么桀骜不驯的人,都会被秩序驯服成那个你以为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可是你却忘了,当初那个虽一无所有,但却是真正快乐、自由的自己。

时间过的匆匆,分享会圆满结束,每个人神采奕奕,意犹未尽。大家合照留念,记录下了这个难忘的时刻。这次读书分享会举办是成功的,希望我们所有人,以后都能多读书,去发现探索书籍中,潜藏的秘密。

——国贸1602刘洋

 

书是个好东西,畅游书海总可以感受到智慧的光泽。

今天的读书会总体来说,非常的轻松,两个小时的时间过的很快。葛乔老师从大众传播的角度讲述西游记为什么会那么火,杨丽佩老师解释了音乐对于电视情节的影响,张云博老师给我们讲述了阅读方法还有从哲学的角度解释了一些问题,田海花老师说四大名著中西游记为什么这么火,等等。还有同学们也提出了很多问题,也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可以看出来真的是每个人都有认真投入进去。在同老师,同学们的交流中,自己的脑袋里会思考那些大家提出的问题以及他们的解释。我自己从中学习到了阅读的方法,思维得到了开发,这是一个大家相互交流自己所见所闻的一个好地方,也能让我静下心来好好读书,我觉得很棒,下次活动也会参加!

——远景1703刘承乾


 

今天夜晚,在远景学院书院会议室,我参加了这次关于西游记女儿国的读书畅谈会,总的来说,我收获到了一些比较细致的东西。在阅读技巧,文章编排,理解文章,感受读者,分析问题方面获得新知。
    在张云博老师起先要求我们速读第一部分时,我发现自己并不能很好的把控好时间和速度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段文章的理解,以至于在时间结束后,我还停留在自己的第三页。对此,张老师点出了文章开头句和结尾句关于段落理解的重要意义。我按他的方法尝试一边,原来句首和句尾几乎就包含了整段的大致意义。这是第一个收获。第二个学习到的知识,大概是今晚最有意义的。那就是关于“原创”的问题,老师指出,一位作者要想向读者展示自己独特的观点,必须借助载体和理论,这几乎是必要的。这样一说,读者在作者编排作品时的作用就大的多。由此,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我们在想向别人展现自己的独特观点时,必须要借助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解释,这样一来,权威性就大大加强。
    我们讨论的话题,围绕西游记中的总体剧情和个别情节展开讨论。出现了许多新的思潮,特别是有同学提出了与书中作者完全不同的观点方向。这其中,最令我难忘的,就是用精神分析的症状来解释了一些西游记中一些偏执的问题。比如,西游记以取经为主,为什么开篇要以孙悟空的遭遇为开端?佛祖既然一心向善,为什么不直接把西经带来东唐?整部作品中主角到底是谁?唐僧在女儿国的情节也是否算的上是一难?各种问题细思极恐,扑朔迷离。很有意思。今天的活动非常有意义,以后我还会参加!

——财管2017张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