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9日下午14时,在《生命科学导论》课堂上,常娜老师与同学展开了一场摄影与生命的分享会。
基于前几周知识的学习积累常老师提议同学们拿起自己的镜头,去发现、记录身边的生命,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作用及价值,了解生命的丰富性和层次性,本次课堂上同学们将自己成果进行分享。
跃跃欲试的同学们
刘佳璐和大家分享了校园中屡见不鲜的两种草本植物——波斯菊和牵牛花,分别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波斯菊和牵牛花的种类,包括白花波斯菊、大花波斯菊、紫红花波斯菊等,并介绍了波斯菊所属的菊科秋英属波斯菊种和牵牛花所属的旋花科牵牛属牵牛种,以及它们的形态特征、繁殖方式和观赏、药用价值等。其中,牵牛花有刺激肠道、增强蠕动,有强烈的泻下作用,它的种子有泻水利尿、逐痰、杀虫的功效;波斯菊具有清热解毒和化湿的功效。
刘佳璐同学带我们领略花的世界
马静为我们带来了挑战内心的两种动物——蛇和鳄鱼。通过对蛇的一些基本介绍,如生活习性、功能特点等,展示了多种蛇的区别和特点,包括翠青蛇、竹叶青、蝮蛇、眼镜王和银环蛇,以及蛇类的运动方式。并告诉同学们如何区分有毒蛇和无毒蛇,包括有无毒腺、有无毒液管和毒牙等。随后马静通过一段动画让大家对于大型动物——鳄鱼的捕食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马静同学在分享鳄鱼的特点
同学们被snake吸引
刘婧分享了银杏所属的科属种,介绍了银杏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分布情况。银杏树高大挺拔,叶似扇形,叶形古雅,自进入秋天以来,为校园增添不少姿色,是绿化和观赏的理想树种。
随手拍银杏
随后,刘婧为我们带来了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大熊猫,除了我们司空见惯的信息之外,大家还知道了大熊猫属于食肉目,随即有同学提问为什么大熊猫现在只以竹子为食?徐浩楠同学在此基础上,通过一段视频向我们解释了为什么大熊猫作为食肉动物却进食竹子等植物,主要是因为随着环境的变迁、食物的短缺以及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导致大熊猫的生存环境越发严峻。紧接着常老师补充到,目前科学家已经在大熊满的胃中发现了可以消化高纤维食物的物质——纤毛虫,一般食草动物的消化道内才有纤毛虫,这也是大熊猫作为食肉动物却可以消化竹纤维的原因之一。
憨态可掬的大熊猫
李虹通过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繁殖方式分享了校园内的天鹅和在宿舍发现的臭虫等相关信息。天鹅在远景学院有着独特的角色,大家在上学路上或者回宿舍的路上总会被它们吸引而驻足停留,为它们拍下生活的瞬间。通过讲解告诉我们所忽视的天鹅的体态特征、食物类型、生活环境、繁殖方式,让我们对此充满收获。
远景的天鹅
关榕、张艺臻和张琳婷通过分工合作为我们带来了在不同地点拍摄的植物照片,她们在平遥做志愿者服务时,除了完成日常工作,更是精心地观察了平遥的花草植物,拍摄了平遥地区的商陆,通过查询资料告诉我们如何区分可食用的商陆特征;在花店拍摄了作为观赏植物的满天星,还强调了它的药用价值。
关榕同学在分享
同学们的课堂展示小到病毒——SARS,大到各种各样的动植物,从科属、形态、生活环境、生活习性、分布、生殖、价值等方面为在座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知识分享,大家通过自己的搜索和思考为大家展示了生命的多样性。
远景学院作为一个小的生态区,分布着各种各样的生命形式,进行着多层次的生命活动,仍然等待着同学们去发现和挖掘,更需要同学们去体验,观察四季花开花落,感受生命的起承转合,感受到多彩生命,从而激发大家去探索生命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