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英语畅谈中国文化系列讲座之汉字之后,2019年3月14日晚上19:00,艺术楼301教室,远景学院英语畅谈中国文化系列讲座活动——中国文化之国画成功举办。此次讲座由远景学院外语教研室刘海老师担任主讲,郝崇伶老师担任主持。通过此次讲座,学生们加深了对于中国绘画的了解,熟悉了国画的英文表达,为今后“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对外交流能力,做好储备,打下基础。
琴棋书画 笔墨纸砚
讲座伊始,主持人郝崇伶老师为大家介绍讲座的主题,她说道:“语言很重要,人们用语言表达思想、抒发情感、记录生活,中国的文字就承载着这样功能,而在文字之外,绘画也承载着同样的功能。人类利用线条、形状以及颜色展现自己的思想,展现世界,表达情感,所以绘画像微笑一样,也是一种全球语言。今天我们就跟随刘海老师一起进入中国传统绘画的世界,了解水墨丹青里的泱泱中华”。
讲座以君子四艺提问,同学们认真思考
接下来,刘海老师用几个问题导入。绘画作为“君子四艺”为世人所知,“君子四艺”究竟指的是哪四项?中国绘画中的“文房四宝”“画分三科”又指的是什么的呢?我们该如何用英文表达这些内容?对于这些问题,有的大家比较熟悉,同学们众口一词。对于英文翻译,同学们则是众说纷纭,各抒己见。为此,刘海老师在讲座的第一部分为大家带来了中国绘画中的基本术语,谈到了我们的绘画工具-笔(writing brush),墨(ink stick),纸(paper),砚(ink stone),绘画技法-工笔(detailed brushwork)以及写意(freehand brushwork)以及中国传统绘画类型-人物画(figure painting)、山水画(landscape painting)、花鸟画(bird and flower painting)。
中国绘画 源远流长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上至新石器时期,下至当今。经过了数千年的不断丰富、改革和发展,创造了特点鲜明的民族风格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独具中国意味的绘画语言体系,在世界艺术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
刘海老师为大家讲授绘画知识
中国绘画的历史是最具吸引力的,刘海老师通过一幅幅作品,帮助大家了解绘画知识。中国绘画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和岩画。秦汉盛行厚葬之风,其墓室壁画、画像砖画以及随葬帛画较为普遍。这些绘画具有动态性、情节性,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文人崇尚飘逸通脱的生活,多以人物为绘画主题。画史画论等著作也在这个时期开始出现,山水画、花鸟画开始萌芽,这个时期的绘画注重精神状态的刻画及气质的表现,以文学为题材的绘画日趋流行。隋唐时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比较繁荣,对外交流活跃,给绘画艺术注入了新的机运,在人物画方面虽然佛教壁画中西域画风仍在流行。山水画、花鸟画己工整富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五代两宋之后,中国绘画艺术进一步成熟完备,出现了一个鼎盛时期。宫廷绘画盛极一时,文人学士亦把绘画视作雅事,并提出了明确的审美标准。绘画发展至元、明、清,文人画获得了突出的发展。在题材上,山水画、花鸟画占据了绝对的地位。可以说一幅画可以代表一个时代,这些画成为了中国文化最亮丽的风景。
中西绘画 各有千秋
为了能让同学们加深对国画的理解。讲座期间,擅长绘画的王玥凯同学也借此机会,为大家讲述他对中西绘画异同的理解。基于他在平日中所学的美术知识以及受到的绘画训练。他对中西绘画的认知有自己的独到感受。
王玥凯给大家看画讲画
他谈到,艺术源于生活,中国绘画表现风格,多以平面化装饰画、样式为主。西方绘画则更加真实,具有视觉冲击性。国画,多是画在陶罐上,画在丝绸上,以装饰性为主,是规范画的一种,国画技法讲究渲染,装饰色彩。西方绘画则是真切的表现人物,客观表现真实性。光影、透视、比例都需要认真考虑,强调真实客观和科学性,画家在技术和科学性有研究,中国绘画重在绘画技法上的熟练与优美。西方绘画主要以记录生活追求真实客观性为主,重在色彩的光影、科学性,和透视比例上的研究。
同学们在讲座边听边记
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对绘画有了初步的认识。中国绘画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它不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更强调神似。它以毛笔、水墨、宣纸为特殊材料,建构了独特的透视理论,大胆而自由地打破时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与想象力,这种出色的技巧与手段,不仅使中国传统绘画独具艺术魄力,而且日益为世界现代艺术所借鉴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