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学期英语畅谈中国文化系列讲座之中国服饰和中华美食之后,值此“两会”召开之际,远景学院英语畅谈中国文化系列讲座活动第三弹——中国文化之汉字,于2019年3月5日晚上19:00的艺术楼301教室里与同学们如期相见。此次讲座由远景学院外语教研室牛志萍老师担任主讲,张倩老师担任主持。通过此次讲座,学生不但从多个角度了解了汉语的“笔尖文明”、鉴赏华夏五千年的魅力结晶——“汉字”,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此次讲座,同学们燃起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从而更好地参与国际交流,讲好中国故事,携使中国文化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一曲《生僻字》,一段汉字情
在一曲悠扬绵远的《龙文》中,同学们有序入座,讲座伊始张倩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主讲教师及讲座主题。接下来,请殷晓娇同学“我们中国的汉字落笔成画,留下五千年的历史,让世界都认识;我们中国的汉字,一撇一那都是故事……”一曲耳熟能详的《生僻字》,让在场的同学们感受到了作为炎黄子孙对于五千年文化瑰宝的浓浓自豪感。曲终过后,作为本次讲座的主讲,牛志萍老师从“起源”、“发展”、“构造”、“特点”等方面来为同学们讲解了“汉字”的独特魅力。
汉字的起源是什么呢?对于牛老师首先提出的这个问题,在场的同学们众说纷纭,王玥凯同学认为:“《淮南子》中提到: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我们华夏汉字可能起源于传说中黄帝的史官——仓颉”。对此董珎汐同学则提出了异议:“汉字作为一种记述与传达意思的工具与途径,我认为应该是通过八卦与象形字而演变而来。”对于同学们各据一词的回答,牛志萍老师如是解释道:“汉字作为人类最伟大和持久的一项发明,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根,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与文明,而它的起源却依旧是个迷。根据史料记载,关于汉字的起源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分别为:仓颉造字说、八卦造字说以及图画说。”牛老师对每一种说法做了详细的阐释。
牛老师倾情讲解 学生们全神贯注
“回首千古华夏,汉字走过甲骨成泥,钟鼎绢帛的古老岁月,历经秦朝的篆书,汉朝前期的隶书,直到汉朝末期才形成了笔画平直,形体端正的方块形文字”随后,牛老师带领大家了解了汉字的发展史:从甲骨文演变为金文,再演变为小篆,最后成为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隶书、楷书、草书。通过牛老师的一一讲解,同学们感受到了从兽骨龟背,到绵帛素纸,每一次的演变,其背后都蕴含着无数先辈们的智慧结晶。
接下来,牛老师又从汉字的构造与特点对同学们做了讲解。通过讲解,同学们了解了《六书》中关于汉字的六种造字规则,分别为: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假借字、及转注字。牛老师一一讲解、举例,同学们认真听讲、学习。在讲解笔画时,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主动上黑板书写如“永”、“凹”、“凸”等字的笔画顺序,并积极地学习和记忆基本笔画的英语表达,已备将来之需。
师生共谈汉语之魅
“汉字的魅力千万种,你最欣赏的是哪一方面”“通过本讲座,你对汉字又有了怎样全新的认识?”“汉字中的一撇一捺该怎么用英语表达?……”在接下来的小组讨论中,远景学院外语教研室的老师们亲切地走进同学们之中,同每一组的同学们关于“汉字”的知识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作为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汉字的一撇一捺都有其独特的韵味,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读书写字中去感受和体会,这样才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牛老师对同学们淳淳善诱道。
现场书法展示
讲座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书法展示。远景学院擅长书法的2017级同学郭灵惠被邀请到现场进行书法表演。郭灵惠同学先写下一个“仁”字。牛老师对此字做了她的理解并总结到,“中国的每一个汉字在被创造时,它的构造就代表了一层含义,一种道理,一种文化,甚至是我们中国人骨子里的一种精神。正所谓,“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是血脉”,这就是中国汉字,这就是“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 的中国字。”最后,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汉字是时间的纽带,它让我们悠久的文明传承至今,却璀璨如新。汉字是空间的纽带,它让我们口音各异,但是却可以看着同一封家书,落泪伤心。汉字是情感的纽带,它让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我们,包容,团结,延续至今。汉字是我们的审美,横平竖直告诉我们,中正平和才是至美。汉字是我们的精神,颜筋柳骨告诉我们,字如其人乃是修行。汉字是我们的哲学,止戈为武告诉我们,大国重器只为和平。汉字背后所蕴含的魅力,远不是一场讲座所能完全感受与品味的,通过这次意味非凡的讲座,同学们重新认识与品读了“汉字”的独特魅力,体会到了这背后所包含的几千年来华夏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
一生为人,一生为“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