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九、十月,我们都会沉浸在中秋的氛围当中。但,我们常常过着熟悉的节日,却不知节日背后的历史。作为新青年一代,我们应该知道生命缘起何处,才能知道我们的脚步迈向何方。文化看上去无形无色,却决定了我们的社会从何处来,往哪里去。远景学院第158期学长计划,吴晛莉导师特邀太原师范学院历史学在读研究生马雪纯,为同学们深入讲解中秋的历史渊源。传千年之经义,燃万古之明灯。
花好月圆,情满中秋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人,极其强调家庭的团圆,强调亲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到春节、中秋节这样“代表团圆”的传统节日,许多人都会不远千里赶回家与亲人一同过节。千百年来,中秋时的一轮圆月寄托了人们无限的情怀思念。马雪纯学姐先向同学们介绍了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八月十五,时届三秋之中,故谓中秋。”中秋节由祭祀土地神演变而来,在农耕社会,农作物对农民极为重要,所以人们经常祭祀土地,秋收时节,农民会祭拜土地神,而旧历八月十五正是农作物收获的时期,所以逐渐演变为中秋节。
把酒赏月,阖家团圆
月饼是久负盛名的汉族传统小吃之一,中秋节时令美食。其中京式、广式、苏式、潮式,滇式等月饼被中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爱。月饼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在中秋节这一天是必食之品。接下来马雪纯学姐和大家提到:“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 ‘太师饼’,此乃中国月饼的始祖。”因为隋唐二朝南北文化得到空前包容,许多游牧民族为了与唐朝打好关系,特意制作出馅料丰富的月饼进贡给皇亲国戚,但此时的月饼还被称之为“胡饼”。随后讲了唐玄宗和杨玉环的故事将胡饼改为月饼的原因更具体地体现在了我们面前。
佳节之日,共享欢乐
最后,马雪纯学姐以“中华文化为什么能流传至今”为题,从多方面分析了中华文化能够一脉相承的原因,学姐说到:“回顾历史可以清晰看到,中华文明在强盛时期,对于外来文化确有一种开放性和伟大的包容性。中华文明的这种开放性和伟大包容性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深层哲学和信念,中国人把自己的文明理解为一个包含有多种因素,可以不断生发出新的意义和创造出新的价值的复杂系统,所以不会对新加入的因素抱有恐惧和敌视的态度。正因如此,中华文明才能够在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保持自己的生机和活力。”
中秋节对中国人而言,不仅仅是一个节日,而是一种深深的情感寄托,一种对家庭、对故土的眷恋,以及一种深远的历史文化传承。通过马雪纯学姐的讲解,大家对于中秋节的起源、背后的故事以及人们至今都在过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原因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本期学长计划过后相信大家对于历史也会有更深的认识,并有兴趣通过自身的探索来学习自己未知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