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智慧能够穿越时空,指导我们当下的生活,在本次庄子哲学课堂上昝玲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以现代的眼光来思考老子的哲学智慧,共同探索对于我们现代人生活中的种种“在世之危”,老子是如何思考和回答的。
“道家哲学的基本目标是什么呢?”课堂刚刚开始,学生们就迎来了这个问题。
“全生避害”,学生们毫不犹豫地回答,对于学生们而言显然这已经是一个常识。
“那么就今天而言,就我们现代生活来谈,是否还存在种种伤生害性的危险呢?”昝玲老师继续发问。
学生们陷入沉思,大家深刻意识到无数革命先烈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成立和建设了新中国,生活在和平和发展的时代,我们这一代人无疑是幸福的,现代人究竟处在什么样的“在世之危”呢?我们又该怎样解决呢?
现代生活充满乐趣,也同样有不少陷阱,而陷阱往往就藏在那些所谓的“快乐”里,有一种快乐,叫做“多巴胺”式的快乐,当这样的一种快乐充斥着你的时候,就要小心了,小心就此陷入“甜蜜的危险”,最终伤害了自己。
“多巴胺”是什么?“多巴胺”式的快乐又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对此提高警惕呢?李文波老师提出了连环三问。
对于本次课堂的特别嘉宾远景学院《化学与人类生活》授课教师李文波老师的到来,学生们感到十分新奇。
随后,李文波老师向大家详细讲解了科学家是如何在实验中发现“多巴胺”的存在及其作用。“多巴胺”是我们大脑中的一种神经递质,作为化学信使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神经信号,从而调控神经活动。长久以来,多巴胺也被人们认为是“快乐物质”。 一般来说,多巴胺分泌的多少与快感的大小呈正相关关系。如此看来,似乎抓住了多巴胺就抓住了快乐。想要追求快乐,只要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就可以了。
但是这样的一种“多巴胺”式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吗?昝玲老师向大家提问。
李文波老师进一步分析了“多巴胺”式的快乐,作为一种生理性质的快感,在其实现的过程中是没有理性参与的,纯粹生理性快感本身并不判断这些活动是否有益于身心发展,而且如果人长期沉溺于此快感中,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自身“多巴胺”耐受性过高,形成对某种事物的过度依赖和成瘾,最终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甚至严重危害我们的生活。
别让“多巴胺”控制你的生活!昝玲老师与李文波老师共同发出呼喊。
随后,昝玲老师援引《道德经》第十二章,解读老子对人类生活的看法,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真实的需求,避免被过度的欲望和非理性快感统治自己的身心而不自知,“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圣人生活就是如此简单、质朴。人生真正的快乐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