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双师双语·课堂篇】读三国故事 话英雄谋略——跨学科探讨三国中的领导力 时间:2023年12月14日     来源: 作者:王慧敏 吴晛莉 编辑:张璐 点击:


一部三国,折射出的不仅仅是一个沧海横流、战火纷飞的英雄时代,更是一部蕴涵丰富的管理思想、管理智慧和管理艺术的人力资源管理学经典。从三国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的用人思想入手,可以进一步分析三国管理者的用人哲学和用人艺术,力求对学生的管理实践有所启示。本周,远景学院王慧敏、吴晛莉两位老师联合举办“三国中的英雄谋略”跨学科对谈活动。此次活动依托于远景学院通识课程《文学经典》与《领导艺术与战略思维》,立足于古典名著《三国志》,采用双师双语的教学方式,力求为同学们打造一个多元视角的平等对话空间。

 

活动伊始,王慧敏老师为大家讲解了《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从《Three Kingdoms 》到《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历史上经历了怎样的变迁?“拥刘反曹”的倾向是何时形成的?以及罗贯中到底做了哪些工作?民间所谓“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又有着怎样的深意?接着,王老师问道:作为一部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最文学化书写是哪个片段?同学们纷纷谈起耳熟能详的名段:“空城计”、“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在细节讨论中,大家不时会心微笑,感叹名著之为名著的绝妙文笔。

 

《三国演义》是一部群雄逐鹿的历史演义小说,它的主题是战争和人才。那么你认为稳居英雄榜首的该是谁呢?王老师问道。同学们一时七嘴八舌停不下来。吴晛莉老师从“青梅煮酒”谈起,首先提到许邵给曹操的著名评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为同学们介绍了少年曹操。二十岁的曹操是想做一个能臣的,然而东汉末年,时局动荡,曹操没有办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迫不得已组建了自己的军队。收编黄巾军后,实行“屯田制”,组建了“生产建设兵团”,在其他军队吃桑葚、挖河蚌甚至人吃人的时候,曹操的军队过上了丰衣足食、粮草富足的日子。吴老师还从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故事以及和袁绍带领的十八路诸侯分道扬镳的故事中,带领同学们总结出,曹操是一个情商极高,又有真正的治国抱负的英雄。

 

王老师提到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案例——官渡之战,曹操之所以能够以少胜多,战胜袁绍主要有三个转折点。吴老师为大家详细讲解了“刘备窜逃”、“许攸叛逃”、“张郃反水”,从这些故事中,可以看出曹操的求贤若渴、真诚待人,使得命运的天平也向他倾倒,尤其在曹操与袁绍的对比之中,更加看出曹操的英雄本色。

 

一个成功的事业集团,其领导者必然有着非比寻常的素养。谈到刘备,虽不及曹操的文韬武略,但也有其过人之处。王老师带领大家一起重温了经典片段“三顾茅庐”,分析了刘备作为英雄的礼贤下士、韬光养晦,以及战略眼光。基于“领导力”的分析和讲解,吴老师借由曹操谋士荀彧的文章,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了成功的战争领袖的特点,同时也让同学们对于战争领袖和战略管理的同质性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和认识。

 

最后,王老师从《三国演义》的卷首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谈起,由“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谈到了历史上的天命意识,以及在现代社会人们反思“家天下”的合理性,从而寻求传统意识的改变,实现现代民主与法治。在古典小说中,《三国演义》已经达到了其所在的时代能够企及的思想高度,英雄和虚无的结合让它有了精神和思想的深度,而出色的文学写作也成就了它的审美高度。

 

两个小时的活动在同学们眷恋的掌声中落下帷幕,大家纷纷表示,这样的课堂让思维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或单一学科,开放的话题让大家都有表达自我的机会,在老师的讲解中更有醍醐灌顶之效,这才是读名著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