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这个古老的节日,象征着岁末的来临,每到冬至,学期接近尾声,但是这也意味着即将迎来新的开始。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教研室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午餐教研沙龙。大家在研讨之余,边吃午餐边聊教学。“食”不仅是满足生理需求,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感的交流。这是一场知识与情感的交融,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教研室对教育、对未来的深深期待。
首先,李文波老师介绍了《化学与人类生活》课程设计及其中的思政融入点。她介绍了多年来,在教学资料、教学大纲设计及课程思政融入点等方面的改革与设计,并为各位老师介绍了化学类通识课程如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李老师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出发,深入浅出的教学,使得原本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接下来,杨晓玲副教授为教研室的老师们介绍了《幸福课》与《心理学导论》的课程设计。在两门课程的设计中,杨老师遵循了从“心育”到“德育”的课程体系设计。此外,杨老师详细介绍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系列跨学科多师授课活动的设计,并向各位老师传递了如何更好的协调、沟通各学科老师的专业角度,并融入学科前沿知识,力求在跨学科多师对话系列活动中帮助学生打开国际视野,提升心理品质,培养健全人格。在场老师都被杨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和积累表示赞叹,并对杨老师的多师授课设计表示赞赏,纷纷表示将在自己的教学中加以尝试。
数学类通识课程的设计则是本次教研沙龙的另一焦点话题。刘铭丽老师和武姝廷老师分别分享了她们在《数学文化赏析》这门通识课程中的教学设计理念和实施方法。两者各有特色,武老师的课程引经据典,中外融通,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和培养;刘老师的课程设计融汇了诗歌、手绘、音乐、美育等多个方面,十分注重在数学逻辑层面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她们的课程设计引发了在场老师的浓厚兴趣,纷纷就两种不同风格的课程设计进行深入的探讨。最终,经过热烈讨论,《万物皆数:探寻数学的真与美》这门全新的注重学生美育的数学类通识课程在教研室老师们热烈的研讨中逐渐落地。
最后,教研沙龙进入了温馨的共进午餐环节,大家继续热烈的分享着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经验。著名企业家李开复曾在文章中介绍过“午餐会”沟通法的好处。他每周选出十名员工,与他们共进午餐。在进餐时,我详细了解每一个人的姓名、履历、工作情况以及他们对部门工作的建议。他说:“其实大多数团队问题,都只是一份沙拉的问题。如果不是,那就是两份沙拉的问题。”这次冬至午餐会,不仅增进了教研室老师们之间的感情,还为教学交流提供了自由、畅所欲言、头脑风暴的平台。老师们表示,这样的教研沙龙活动受益匪浅,对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将产生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