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为指引,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重点,已经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从倡议转变为全球广受欢迎的公共产品。截至目前,中国已与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二百多份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已先后写入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机制成果文件,“一带一路”倡议为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世界和平与发展增添新动能。
远景学院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教研室倾力推出的访谈栏目《博雅时刻》第四期,特邀远景学院李玮莉老师与逯楠楠老师从国际关系与经济学跨学科视角,介绍“一带一路”的提出背景,回顾“一带一路”十周年的辉煌成就,解读“一带一路”相关问题。
Q1:“一带一路”征途已逾十年,它到底怎样改变了世界?
李玮莉老师:我给大家举一些例子来回答这个问题: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杜尚别热电厂,首都杜尚别冬季缺电成立历史;塞内加尔竞技摔跤场,同时容纳2万名观众,非洲首座现代化摔跤场;巴新布图卡学园,南太平洋岛国面积最大、功能最齐全、设施最先进的学校,解决了3000多名中小学生的教育问题;乌兹别克斯坦铁路隧道,中亚第一长隧道,结束了当地民众出行需要翻山越岭或绕行他国的历史;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印尼和东南亚第一条高速铁路;比雷埃夫斯港集装箱码头,希腊最大、地中海第一、欧洲第四大港口;
逯楠楠老师:地图上最为直观的是亚欧大陆北、中、南向的铁路线即中欧班列,其中北通道主要经过中国内蒙古二连浩特、满洲里等铁路口岸,连同蒙古、俄罗斯、白俄罗斯,通过波兰通达欧洲其他各国;中通道主要经新疆阿拉山口、霍尔果斯铁路口岸连通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在莫斯科与北通道会合;南通道从新疆出境;连通伊朗、土耳其再跨过黑海海峡到欧洲。
洲际铁路的开通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降低了贸易成本,原本需要海运甚至空运的货物如今可以通过铁路快速运输,在时间快和成本低上取得了最佳平衡,直接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一带一路”的建设将使全球货物贸易成本降低1.8%。目前中国境内已铺设中欧班列运行线86条,通达欧洲25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0个城市以及11个亚洲国家和地区超过100个城市。
古丝绸之路上的驼队如今已变成一条条钢铁巨龙。从“连点成线”到“织线成网”,成为基本覆盖亚欧大陆全境的国际运输大动脉,这张大网将活跃的东亚经济圈、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和中间潜力巨大的广大腹地国家联系起来。沿途城市随着经贸往来日渐繁荣,一个世界经济的新增长中心正在孕育形成。
Q2:“一带一路”提出10年后,注意到还是有不少国外观点将其理解为“造桥修路”?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逯楠楠老师:我们不如拿老挝这个国家来进行举例,老挝是一个没有海岸线的内陆国,老挝人民想拥有一条铁路很久了。通过和中国的合作,一条中老铁路,让东南亚腹地的老挝由“陆锁国”变成“陆联国”,这条铁路连接老挝首都万象和中国云南,修建过程中还清除了美国遗留下来的,成千上万颗未爆炸的炸弹和地雷。铁路开通后客货两旺、口岸经济、跨境旅游蒸蒸日上。这样的例子不仅是老挝,在“一带一路”纽带上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例子。它已经从路、桥、电力为主,现在已经转变为以产业链、供应链为主。连通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帮助当地深入了融入经济圈。也就是说,桥和路是为产业服务的。还有些我们未曾想到的产业也在“一带一路”共建中获得发展。一是,“数字丝绸之路”,像是电子商务、5G技术、北斗定位系统都融进了“一带一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此外,全球气候治理之下的“绿色丝绸之路”以及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的“健康丝绸之路”也越发受到关注。这三个概念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新内容。
Q3:“一带一路”成为重要的连接纽带为沿线各个国家提供的便利和发展,那么“一带一路”的提出背景是什么?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李玮莉老师: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度尼西亚,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时,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今天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某种意义上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一种崇高敬意。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吸收了大量西域传来的文明。比方说丝绸之路从中亚和西亚为我们带来了汗血马、玻璃、玛瑙等很多珍贵的商品。与此同时,很多中国的产品、发明、文化也随着丝绸之路传到了外部世界,造福了整个世界。
这一切的背后都有和而不同、和为贵的文化所体现的理性和包容。
逯楠楠老师:2008年-2011年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形势已经发生变化,经济放缓、甚至停滞。如果我们完全按照前40年的开放格局来发展有点困难,需要开辟新市场。同时,当时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强大,而世界上又存在巨大的基础设施短缺,如果二者能结合,就形成了新市场,让我们的经济在金融危机后有继续增长的空间。
而就当时国内的开放结构来看,由于缺乏“通道”,西部、东北部难以吸引投资与贸易,与东南沿海差距较大。所以,“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首先要把路打通:把云南和东南亚,新疆和中亚,东北部和蒙俄连起来。
“一带一路”就像新开辟的第二市场,存量小、增量大。美欧日是第一市场,存量大增量小。我国建立了亚洲投资开发银行,建立了一系列直接使用中国外汇储备。联合他国投资来共同支撑。中国的建设能力转向周边地区,所以“一带一路”叫做互联互通。要实现的是跟周边的这个电力。交通,铁路航空等等各个方面的这个基本建设的这个畅通。
随着近年来国际环境的变化,“一带一路”的增量作用日益明显,弥补了我们在西方市场中下跌的那部分。因此,我们的贸易总量是上涨的。即使在整个新冠肺炎疫情阶段,世界贸易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的情况下,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发展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Q4:“一带一路”是互联互通合作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老师们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呢?
逯楠楠老师:如果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是一个破坏生态。破坏自然资源的现代化。是破坏环境的,是人的社会文化也同样被破坏的,那这个现代化是不可取的。所以现在中国正式提出的叫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华民族文明伟大复兴的重要内涵。
新的“一带一路”的这个发展战略中,要特别强调的是改,走出西方资本主义的一般发展模式,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向包容性、可持续的发展。这些应该说是人类文明在一个21世纪的这个新的时期,形成的自主选择,那当然这个这里边就没有谁是老大的问题。也没有霸权的问题。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是自愿的。第三届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我们可以看到150个国家都自愿来到我国积极参加,寻求更好的合作和共赢。
“一带一路”推动建立一种新的地缘文明,也就是超越传统西方的地缘政治和零和博弈,不再是以邻为壑,而是以合作共赢为合作的主调。
李玮莉老师:零和博弈:朋友或者敌人;中国的文化:朋友或者潜在的朋友
以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来解释“一带一路”,往往会陷入解释力不足的困境。近现代以来西方历史——扩张的历史,当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时候,很多西方人就本能地误解、曲解。因为他们说在近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先后崛起的9个世界性大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全部是通过武力的方式,全部是通过瓜分世界建立殖民地的方式,他们的目的都是要建立自己领导的世界霸权,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和平崛起”,他们的理论只相信“国强必霸”。
因此,西方世界过去长期的霸权地位为原产于西方的国际关系理论无形中注入了霸权的影子和情怀。我们常说西方话语权,一方面就表现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话语权,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打破西方话语霸权,用原创的中国话语,讲述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