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双师双语·课堂篇】多师“经”彩纷呈,共探“济”世之道 时间:2024年04月09日     来源: 作者: 编辑:张璐 点击:

无论一个问题多么复杂,如果能以正确的方式去看待,它都会变得简单起来。

——德内拉·梅多斯《系统之美》

经济不只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通识课程《生活中的经济学》力求带学生用全新的视角认识人类社会,用资源有限和人人理性的基本假设去解读社会现象。本周,在《生活中的经济学》课堂上,刘海老师、昝玲老师与课程主讲程荣荣老师一道,以“经济学的起源与假设”为主题,带领同学们在群策群力中前行,在思想碰撞中竞逐,以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打开前瞻性的行业视野与格局,力求通过多角度、跨学科的方式为同学们打造全新的经济学对话空间,拉开思想碰撞的序幕,开启全新思维的蜕变,奔赴浩瀚,不负此行。

跨学科课程伊始,程荣荣老师从“经济学的起源”谈起,为同学们介绍了亚当·斯密前后不同时期经济学的发展,带领同学们追根溯源,追溯了前古典时期古希腊中世界思想、重农学派、重商学派对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的影响,用对比的方法,带领同学们从历史角度,感受不同阶段思想中经济学研究的重点问题和主要观点。

程荣荣老师讲解

接着,刘海老师以国际化视角,从“经济学”(economics)一词的来源入手,结合程老师关于经济学的起源,从该词的源头——古希腊——说起,向同学们展示了这一词如何在欧洲各国流传、再到西学东渐过程中,从日本到我国经济学演化。并以“econo—”为词缀,深入阐述了由其衍生出来的“economic”“economy”“economical”“economists”等词语的含义。让同学们从文化的角度进一步了解到经济学的内涵。

刘海老师讲解

随后,昝玲老师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谈起,讲解了在他的《理想国》中关于劳动分工的思想、探讨了在理想国的三阶级结构下,资源是如何在不同阶层间进行分配的,以及这种分配方式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了私有产权和公有产权在激励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不同作用,以及不同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来推动经济发展。

昝玲老师讲解

当谈到“什么样的经济模式是最好的经济模式”这一问题时。从老师们的讲授中,同学们深刻体会到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在古、今、中、外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对比分析中国古代儒家、道家思想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理念与经济学重农学派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内涵,发现诞生于18世纪的经济学重农学派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影响。

当谈到“理性人”假设和“利己”假设时,同学们利用线上、线下平台,纷纷现身说法,分享自己“冲动购物”“发脾气”等不理性的时刻,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慈善”“让座”等利他行为。程老师耐心地为同学讲解了大家在冲动背后蕴含的理性,昝老师从中国古代思想“义利观”中解释了“利己”和“利他”的统一性。

同学们线上线下热烈讨论

最后,程荣荣老师结合刘海老师和昝玲老师的讲解,进行了全面而深入地总结,并向同学们推荐了经典阅读书目供同学们持续学习。此次跨学科多师授课不仅创新了课程形态,打破了学科间的壁垒,让课堂学习更加高效,也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助力同学们全面发展。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不仅让他们对经济学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还学会了从不同学科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受益匪浅。

未来《生活中的经济学》课程将继续探索跨学科教学的新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