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景学院
最新动态
【砥砺前行·教研篇】育人于行 实践赋能——共建远景品牌特色通识课专项研讨 时间:2024年06月06日     来源: 作者:昝玲 编辑:张璐 点击:


实践育人历来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点工作,强调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对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化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人文艺术教研室以“第二课堂”为抓手,深耕实践育人工作,统筹本学期所有“第二课堂”项目,以纵向思路,分析“第二课堂”在前期、中期、后期的重难点工作、问题和改善方法;以横向思路,把握不同角色行政人员、教师、学生的主要任务和协同合作,力图以更加全面的视角、集体的智慧,在交流与思考中不断完善和创新远景学院特色实践育人模式。

 

人文艺术教研室本学期“第二课堂”实践项目集中在山西省境内,太谷区项、榆次区项、太原市项,主要有国家一级博物馆山西省博物院、国家4A级景区“儒商世家”常家庄园、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太谷鼓楼。教师在研学前期着重研学任务设计、项目活动说明和组织安排方面,中期重点关注学生的任务开展情况和实际体验,后期追踪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收集学生反馈,进行整体分析、思考和改善。

老师们表示“第二课堂”的有效实施需要各个角色行政人员、教师、学生的通力协作,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贯穿全过程,以产出为导向提升实践成效,不断完善各阶段工作,努力营造在实践中成长成才的良好氛围。

以下是老师们的几点思考:

“在艺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一方面,学生们喜欢互动的课堂氛围,对于表演、拍摄等团队协作等创造性的活动收获感强。但是具体的合作中,小组团队的任务完成会出现差别,团队成员的贡献也有大小的差别,在过程性评价中,会存在打分的权衡性和公平性。所以在评价中,可以适当增加贡献大小的维度。另一方面,在远景学院多元化教学的背景下,学生也会分配到特色的任务,但是存在任务布置数量和完成质量的问题,可以对学生课程的任务量给予学生影响做一个鉴定,例如,做调查或定量分析,数据化呈现合理化的任务区间。这样更有助于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平衡量和质,进而帮助到学生的任务的完成梯度,提升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杨丽佩

“第二课堂应该形成较为固定的组织实施模式,并纳入过程性考核。在课前一定要做好调研,让学生明确活动组织的目的和考核要求。过程中一定要有全面细致的思考和设计。如博物馆研学过程中,如何设置研学任务,如何通过实地参观和课程内容结合,如何进行跨学科的融合,如何产出创造性的思考和观点,进而催生优秀的论文,促进学生竞赛,各环节应该形成一条完整的教学链。”

——王慧敏

“葛老师在大众传播课程中以‘博雅实践’为主题,建设课程实践、研学系列活动,旨在引导同学们‘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从常家庄园到太谷古县城再到山西省博物馆,结合社会实践中的符号与文化意义,探索人文传承,讲好中国故事、山西故事,用研学打造高效参与和有收获的‘第二课堂’。同时,葛老师也对研学活动开展遇到的客观问题提出意见,例如考虑到安全等因素,目前研学目的地的可选择范围还比较小。山西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如果能在研学项目的整体构建上有所突破,对于学生的实践经历和人文体悟将会是质的飞跃。”

——葛乔

“课堂实践往往会忽视前期的准备工作,这里的忽视指的是学生。前期准备工作更多是教师对于活动开展的设计与安排,但是学生对于活动的具体步骤和意义缺乏了解,这样会导致活动开展时的流畅度与体验感,尤其是涉及众多分会场的活动。对此,我认为可以在活动开展前,让学生报名的同时,也具体让参与分会场的学生填表报名,这样可以更针对性的让分会场学生了解活动的环节与意义,也提高了负责各会场教师的效率,可以更专注于内容的传递与互动。”

——赵若男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要将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结合起来。演讲学课堂应与学校的演讲比赛相结合推进第二课堂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应注意与学生时间的协调,确保学生以饱满的状态参加实践。实践是一个很好确认学生课程掌握情况的方式,未来应该把握这个方式,在课堂上发掘有演讲能力的人才,有力推动学科竞赛、课堂建设、实践能力培养三位一体发展。”

——樊亚菲

人文艺术教研室将再接再厉,坚持以实践育人为载体,不断完善“第二课堂”,切实增强育人实效,努力培养经过实践淬炼的和能够服务于实践成果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