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跨越时空的辩论赛在《论语》导读课堂与《演讲学》课堂联袂上演,本次辩论赛以《论语》的现代意义为主题,选取《论语》中的经典名句作为辩题,在这里,传统文化与现代《演讲学》激情碰撞,火花四溅。赵若男与樊亚菲老师的双师授课将古代智慧与现代思辨有机结合,引领学生们在思考与运用中深刻领悟《论语》的魅力,也共同为课程画上圆满句号。
辩题中的智慧
赵若男老师从《论语》中精心选取与学生联系密切的名句作为此次辩论赛辩题,学生们对辩论赛兴趣颇高。“道不同,不相为谋”出自《论语·卫灵公》,意为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无法也无需共事。人们大多将“道”理解为信仰、志趣、志向、规则等。自古以来,不少人将这句话当作生活、工作、交友的依准,可随着时代的发展,“志同道合”似乎不再成为择友的重要筛选依据,人们对“多样性”的需求越来越高。“道不同”也一样可以做好友,共谋事。
双师进行以《论语》为主题的辩论赛前讲解
赵若男老师为学生讲解辩题的来源与内涵
这一辩题的智慧在于揭示了合作与交往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它要求我们不仅要认识到“道不同”可能带来的挑战和困难,也要看到“道不同”背后所蕴含的机遇和价值。在需要强调一致性和统一性的场合,我们应坚持“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原则;而在需要多元思维和跨界合作的场合,我们则应秉持“道不同亦可为谋”的开放态度。这种辩证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思与辨的迸发
对正反方辩题进行简要介绍后,樊亚菲老师为学生梳理辩论赛的程序与规则,在保持辩论赛的规范性和仪式感之外,两位老师考虑到专业和性格的差异性,简明扼要的让学生领会各辩手的职能、各环节内容和时间安排。
樊亚菲老师为学生梳理赛程
学生们马上进入状态,以小组为单位各自明确分工,经过短暂的调整便进入了有序的讨论阶段,期间不时能听到哲理与趣味兼具,深奥中不失日常的观点,学生们将传统文化中的抽象思想通过古今中外的事例转化为深刻的经验和道理,从自身出发,展示了不同往日的活泼一面。
学生赛前排兵布阵,教师分组指导
酣畅淋漓的交锋
接着,迎来了课堂的高潮。两位计时员与主持人配合默契,精准把握流程,双方辩手进入辩论展台,共同为观众带来内容精彩,过程有趣的视觉盛宴。同学们唇枪舌战,说到激动处,颇有与台下观众互动的势头,引来台下阵阵掌声。
学生记录对方发言为后期驳论做足准备
双方辩手激烈互辩精彩瞬间
微辩后的余韵
课堂时间有限,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与表达碰撞,根据各位观众的现场投票,胜利队伍完满结束了自己的首次辩论赛。这场《论语》辩论赛活动,如同一个独特的文化桥梁,连接着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通过这次双师合作,不仅让学生更真切的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思想魅力,更通过演讲学中的表达技巧,让传统与现代绽放了别样的光芒。
各位辩手和观众赛后分享了他们的感触:
“辩论赛的唇枪舌战有时候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尤其是这次以经典的《论语》中的道理来辩论,确实让我在准备的过程中深刻的理解了它的内容,同时也引起了我更深的思考。”
“辩论为我们提供了在协作和合作的环境中工作的机会。通过讨论和组织团队的观点,能够让我们发现新的信息,并将知识付诸行动。课堂辩论帮助我们通过友好的竞争学习,研究有争议的话题,并加强领导、人际影响、团队建设、小组问题解决和口头陈述等方面的技能。”
“辩论赛作为一项古老的学术活动,对我来说不仅是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更是对个人学识和团队协作的考验。通过辩论,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拓展视野、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辩论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观点,学会尊重和包容,这对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