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完满演绎·课堂篇】远景课堂热议消费社会:以《花束般的恋爱》与《二嫫》为例 时间:2025年03月11日     来源: 作者:樊亚菲 编辑:张璐 点击:


近日,在远景学院的当代文化研究课堂上,师生们围绕消费社会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在讨论开始之前,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的经典著作《消费社会》,为同学们理解消费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 

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深刻剖析了消费社会的本质,他提出,在消费社会中,人们消费的不仅仅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更多的是商品的符号价值。这些符号价值代表着个人的身份、地位和社会认同。消费成为了一种主动的结构,推动着人们在消费中对自身、对社会的想象性认同。此外,鲍德里亚还强调了大众传媒在消费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广告等传媒手段通过话语符号中的区分性关系来瞄准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和团体,不断激发人们的消费欲望,维持整个消费秩序。

接下来,课堂上教师以两部电影《花束般的恋爱》与《二嫫》作为分析消费社会的经典案例进行学生分组讨论

《花束般的恋爱》是一部描绘当代年轻人恋爱生活的电影,通过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展现了消费社会下的人际关系和爱情观念。影片中,男女主角因共同的兴趣爱好而走到一起,这些符号化的消费选择成了他们爱情的基础。然而,随着生活的推移,面对现实社会的种种压力,他们之间的爱情逐渐产生了裂痕。这种裂痕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琐碎矛盾上,更深刻地反映了消费社会下人际关系的脆弱与不稳定。

在讨论《花束般的恋爱》时,学生们结合鲍德里亚的理论,指出影片中的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情是建立在消费符号之上的虚幻关系。这种关系在消费社会的冲击下显得如此不堪一击,当面临现实社会的挑战时,他们之间的爱情便迅速瓦解。

 

与《花束般的恋爱》不同,《二嫫》则是一部以农村为背景的电影,通过主人公二嫫的生活经历,展现了消费社会对农村传统文化的冲击与影响。影片中,二嫫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原本过着简单而宁静的生活。然而,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她开始追求物质上的满足,渴望过上富裕的生活。但这种追求并没有给她带来真正的幸福,反而让她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与迷茫。

在讨论《二嫫》时,学生们再次引用鲍德里亚的理论,指出消费社会对农村传统文化的侵蚀与破坏。他们表示,在消费社会的冲击下,农村的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正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物质生活的盲目追求。这种追求导致了农村社会的道德沦丧和人际关系的疏离,让许多农村人陷入了精神上的空虚与迷茫。

通过对比这两部电影,学生们对消费社会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他们认识到,在消费社会下,人际关系和爱情观念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与影响。消费符号的泛滥和物质主义的盛行让人们逐渐失去了对真正情感和价值的追求,导致人际关系的脆弱和爱情的虚幻。同时,消费社会也对农村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让许多农村人陷入了精神上的困境。

此次课堂讨论不仅让学生们对消费社会有了更加深入地认识,也激发了他们对当代文化现象的关注和思考。他们纷纷表示,将把这次讨论的成果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以更加理性和批判的态度看待消费社会下的各种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