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说:“数学使人周密”,然而数学的意义又何止于此。以之为语言,传统人文倍感亲近,近现代科学展露新颜;以之为世界,纯粹的认知足以安放心灵,达观的思辨足以修养性情。
然而,数学却总是拒人于千里之外,正如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可道之道不过常道。真正的至道本就不可名状,它深邃于意识、宏大且变化,或许本就是一个完整世界,唯有我们静心钻探才可触及,静心钻探之下的收获也会日日而新。数学之道也是如此,它恢宏却又无形,精湛而又隐秘,进入其间的人兴奋地演绎,未进入的人总也不知其滋味。
《万物皆数:探寻数学的真与美》是面向全院学生的数学通识类选修课程。缘起于毕达哥拉斯“万物皆数”的哲学思想和狄德罗“真与美是很相近的品质”的真美界限。在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的颁奖典礼上,一句“真与美之间的距离,数学最短”很好地诠释了课程名称中“探寻数学真与美”的部分。课程在知识传授的核心环节,设计两大板块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趣味盎然的实践活动及贴近生活的实例相融合,使本课程的学习成为一场探索真理与欣赏美的双重旅程。在面对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数学的世界,体验数学的真与美,刘铭丽老师做过很多尝试,在课堂上留下很多精彩画面,正值数学日,让我们一起探寻那些出现在数学课堂上的奇妙瞬间。
王蒙说:“最高的诗是数学”,那么歌唱便无疑是“数学最生动的打开方式”,让我们借着声律响起的愉悦:改变数学学习的情感,架设数学与人文的桥梁,传递数学走向智慧的书香…于是就有了:数学与诗歌的邂逅。

学生歌唱数学视频掠影
数学中莫比乌斯带结构的发现,从老爷爷的好奇心开始,通过观察实践发现问题,再到我们的反复试错,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这一过程正是人类走进科技探索创新的过程,而这又恰如我们今天所倡导的探究式学习,以好奇心为驱动,不断激发科学兴趣,于是就有了:数学在指尖灵动。

课堂指尖探索莫比乌斯带性质
当你手持相机,聚焦于捕捉完美瞬间,数学已悄然降临在你的身旁。运用数学原理摄影,简单的风景便拥有了独特的理性之美。于是就有了:数学与摄影的合作。
学生应用构图原理拍摄校园
在我们周围的植物世界里,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数学秘密。这些秘密就像一把把神秘的钥匙,打开了通往大自然智慧宝库的大门,让我们惊叹于生命与数学之间那千丝万缕的奇妙联系。于是就有了:数学绿野寻踪。
老师讲解、学生实践实地采集
科赫曲线,这个看似简单的数学问题却隐藏着无穷尽的魅力。它不仅激发了人们对分形几何的研究兴趣,还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和物理学模型等领域。于是,就有了geogebra实现数学分形。
学生课堂软件实现科赫曲线和感受植物中的数学分形
“每一堂课,就是一次学生的生命运动”,每个成功的活动其实也是老师的一次自我升华,我们都以热爱和热忱投入其中,以有温度的活动,共同成就着彼此的“完满”。子曰:“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数学之“质”与诗歌之“文”相得益彰,是我们科学务实与真善美相协调的修养塑造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