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双师授课】气候变暖多米诺骨牌:谁触发了地球的蝴蝶效应? 时间:2025年04月03日     来源: 作者: 编辑:张璐 点击:


当地球的脉搏在工业革命的号角中悄然加速,人类文明的烈焰便点燃了这颗蓝色星球。北极冰盖消融激活了沉睡的甲烷,森林退化加剧了土地荒漠化,这些变化如同多米诺骨牌般层层推。气候系统这座精密的平衡木开始摇晃,展现出蝴蝶效应般的敏感性:一片雨林的消失,或许会在数年后导致千里之外的农业减产。赤道东太平洋的一次异常水温变暖,可能导致东南亚与澳大利亚持续性干旱,抑或是秘鲁沙漠中的一次花开。当我们追溯气候变暖的根源,实则是在追问: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是否已在不经意间触动了自然规律的临界点?

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地球与人类环境》是面向全院学生的地理类通识选修课程,旨在通过讲解地球自然环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深入学习地球表面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自然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环球同此凉热”是本门课程的第二大章节,授课计划为第4到第6周,共计6个学时,通过研学实践和双师授课等多种方式,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全球变暖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认知。

研学实践:在仪器森林中解码天气密码

3月22日,世界气象日这一天,《地球与人类环境》课程师生一起走进省级气象观测基地,学生们系统认识了现代气象观测体系。从自动气象站风温湿压雨五要素的全自动采集,到深层地温传感器对农业生产的精准支撑;从激光雪深仪的毫米级测量精度,到便携式气象站的一体化集成设计,每个环节都彰显着科技对自然的深度解析。气象观测不是简单的数据收集,而是构建天地对话的精密系统。在应急观测设备展示区,工作人员为同学们详细讲车载X波段雷达的价值。当了解到该设备曾成功预警矿难次生灾害、保障重大活动期间的气象服务时,学生们真切感受到科技守护生命的力量。

 

双师授课:在利益碰撞中感悟大国博弈

段永健老师通过介绍气候变化如何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如热浪、干旱和洪水等,揭示了这些事件对人类的生命安全的威胁以及疾病的传播和流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们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和关注。李玮莉老师以全球气候变化下大国博弈为背景,深入剖析了其在政府间在政治和经济等领域博弈中采取的措施,我国在这一全球议题上展现出的坚定决心与实际行动。李炜莉老师与同学们共同探讨了气候变化如何成为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重要议题,以及各国政府如何在其中寻求合作与平衡,共同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

气候拼图:在桌游协作中解码气候危机

一场以气候拼图:行动共创未来为主题的课程创新在远景学院103教室开展,段永健老师通过创新方式提升学生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本次工作坊设定了三大目标:一、通过互动学习;二、正确理解温室效应、极端天气等气候机制;三、培养系统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对气候问题的全局视角;段永健老师希望通过本次工坊课唤醒学生的行动责任,激发个人与集体的环保意识。参与者随机抽取逻辑问题,如“如何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利用气候卡片设计行动路径,需串联“问题→影响→解决方案”或“现象→机制→影响→响应→预测”的完整逻辑链。本次活动不仅加深了对气候科学的理解,更激发了同学们参与课堂小组合作的热情。其中,各个小组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创新思考,更体现了对气候议题的多维度理解。最终,由段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评选出“最具可行性方案”。

 

通识启迪:在博雅教育中担负时代使命

远景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教学。研学活动是远景学院通识选修课程的特色和亮点,通过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气象科技的前沿阵地,在实践中全面发展,实现青年学子在思辨、表达、沟通、协作与领导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双师课堂则给学生们带来了全新的跨学科的视角,为学生创造全新的和多元的课堂体验,使学生在主题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沉浸,在多维度的思考中加深知识的理解。实践教学通过创新性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从课堂的参与者变成课堂的主人,实现课堂的翻转,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通过研学实践、双师授课和气候拼图三个模块的学习,希望远景的青年能以跨界思维破局气候危机,为全球气候变化贡献多元解决方案,希望远景的学子在往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关注气候议题,将低碳理念拆解为可操作的日常实践,让环保从口号变为可触摸的行动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