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一群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少年,带着憧憬与忐忑,在信纸上郑重地写下对未来的期许。三年后,当信封再度开启,泛黄的纸页上,那些稚嫩的字迹仿佛穿越时光,叩击着每个人的心扉。在远景学院吴晛莉导师的带领下,导师组的同学们回望过去,凝视当下,并再次提笔,与未来的自己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回望:那些年少的梦,如今是否依然闪光?
初春的午后,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桌面上,时间胶囊被缓缓打开。信封上的名字依旧清晰,而当初写下这些文字的少年们,眼神里已褪去青涩,多了几分坚定与思索。
“希望那时的自己,能成为一个更勇敢的人。”一位学生在信中这样写道。“原来,我真的做到了。”她轻声说道,指尖摩挲着信纸,仿佛触摸到了过去的温度。
也有人发现,当初的梦想已然改变。“或许成长的意义,就在于不断重新认识自己。”他笑着说。导师轻轻点头:“时间胶囊的意义,不仅是检验目标是否达成,更是让我们看到自己如何一步步成为今天的模样。”


凝视: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五个月后,导师组的同学们即将步入大四,站在升学与就业的岔路口。回望过去的三年,有人感慨时光匆匆,有人遗憾未能全力以赴,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思考与规划。
“如果大一的我看到现在的自己,会满意吗?”这个问题在许多人心中盘旋。一位学生坦言:“我并没有成为当初想象中的‘完美自己’,但我学会了接纳不完美,并依然努力向前。”导师适时引导:“成长从不是一条直线,而是螺旋上升的过程。每一次自省,都是向上的台阶。”
活动中,学生们分享了自己的感悟。有人提到社团活动的历练让自己变得开朗,有人感激挫折教会了坚持,也有人为曾经的懈怠感到懊悔。但无论如何,那些欢笑与泪水,都已成为生命中不可复制的珍贵印记。

期许:写给明天的自己
在回望与反思之后,导师发给每人一张崭新的信纸:“现在,请你们写给明年毕业时的自己。这一次,你想说什么?”
教室陷入短暂的安静,笔尖与纸张摩擦的沙沙声格外清晰。有人写下对职业发展的期待,有人记录下对友情与爱情的珍视,还有人默默许下“希望自己能更从容”的心愿。






封存:让时间见证成长
活动尾声,学生们将信纸仔细折好,放入崭新的信封,再次封存进时间胶囊。吴晛莉导师轻轻合上匣子,微笑道:“明年此时,当你们即将毕业,这封信会成为你们送给自己的最后一份大学礼物。”
时间胶囊像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它让年轻的灵魂在回望中汲取力量,在期许中坚定方向。正如远景学院始终倡导的: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生命的唤醒与引领。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忙于奔赴远方,却忘了为何出发。而时间胶囊活动,恰恰为学生们提供了一次驻足反思的机会。那些写给自己的信,是青春的见证,是成长的刻度,更是对生命最温柔的叩问。
明年夏天,当信封再度开启时,愿每一个拆信的人,都能微笑着对过去的自己说:“谢谢你,我一直都在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