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9日,远景学院杨丽佩老师的音乐剧课堂,邀请到艺术教育中心的王华老师,开展了“节奏与空间的对话——音乐剧舞蹈的诉求与创编”的双师教学。本次教学以舞蹈为轴,从舞蹈肢体语言的诉求和排演实践出发,剖析舞蹈创编的方法和技巧,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创作过程,如何更好地运用舞蹈语言表达作品。

杨丽佩老师讲授掠影
正值五四青年节,杨老师以青年为题,讲到经典音乐剧《西区故事》和《屋顶上的小提琴手》中舞蹈的诉求和内涵,深入剖析音乐剧的艺术表达与思政价值,引导青年学子在艺术审美中感悟文化自信与成长担当。杨老师以杰罗姆·罗宾斯的编舞艺术为切入点,解析两部作品的舞蹈设计如何承载戏剧内核。在《西区故事》中,街头帮派的“群殴舞”以爵士乐节奏和爆发性动作展现种族冲突的张力。而《屋顶上的提琴手》则通过犹太民间舞与踢踏舞的融合、包括婚礼的“顶瓶舞”,生动刻画东欧移民对传统的坚守与革新。杨老师通过欣赏和同学们的互动,让同学们感知音乐剧对青年的关注、对文化传承的关注,激励大家领悟音乐剧给予我们的启迪。


王华老师讲授掠影
王华老师以实践为主,从音乐剧舞蹈编创的含义、策略、舞蹈功能等,讲解音乐剧中的舞蹈创编。王老师以“言之不足,歌之,歌之不足,舞之蹈之”引出舞蹈在音乐剧表达过程的重要性,尤其在提升音乐剧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上。基于最近在太原上演的百老汇音乐剧《芝加哥》,王老师讲到中西音乐剧在舞蹈创编上的差异,让同学们感受获得世界托尼奖作品的优秀之处。音乐剧舞蹈的编创,首先要符合音乐剧的风格、剧情发展和角色塑造,王老师以我校原创音乐剧《风起心意》中“地下拳赛”为例,讲到主题是形意拳,舞蹈就要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设计,并结合音乐的节奏特点编舞蹈动作。进而讲到编舞的策略,王老师通过校园舞剧《琵琶行》中白居易走上仕途前后的状态的对比,并进行舞蹈示范展示,告诉同学们舞蹈角色在编舞中的考量和诉求,进而延伸到情感表达、动作叙事等舞蹈的功能。
本次跨学科双师教学“节奏与空间的对话——音乐剧舞蹈的诉求与创编”,
通过百老汇的经典音乐剧作品中与现代的音乐剧舞蹈创编的实践,给予同学们在编创的音乐剧作品非常中肯和实用的建议,尤其是舞蹈的运用和编排上,舞蹈的肢体动作如何实现更好的叙事和音乐剧主题的诉求,秘钥就藏在今天的课程里。舞蹈的语言、创编的思维、风格的把握、角色的塑造、氛围的烘托,都会激发同学们开启各自团队作品创作的灵感和思路。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