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百年前的空权铁律撞上少年指尖的锋芒,每一次机翼的弯折,都是战略思想从云端到草地的轰鸣着陆。近日,在远景学院《地缘政治与国际热点》课程中,李玮莉老师和同学们开启了一场“折翼争霸——杜黑思想在指尖的微观重现”为主题的实践教学,体育公园足球场化身“三维战略实验室”,远景学子以纸飞机为“战机”,在滑翔轨迹与拦截攻防中,亲历意大利军事家朱利奥·杜黑“制空权”的当代演绎。

折翼为剑,谋定苍穹
在这场理论与实践交织的空权模拟实践课程中,纸飞机的设计成为战略思维的第一次具象投射。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教室化身微型空军设计局,各小组从纸飞机命名到气动布局均需回应杜黑理论的灵魂拷问:“制空与轰炸,何者为先?”李老师穿梭其间,以“你们的飞机是为缠斗而生,还是为轰炸而活?”等话语点拨,将抽象理论锚定于设计细节。此刻,纸飞机已不只是童年玩具,而成为理解“资源有限性”“战术优先级”的军事哲学载体。


绿茵化阵,空权入微
当理论跃入实践场域,足球场的绿茵化作立体沙盘,三块战术区分别对应“制空权争夺”“战略轰炸”“持久战续航”三大推演模块。在制空权战区,红蓝双方的纸机群从球场两端次第升空,俯冲、迂回、拦截的轨迹交织成网,同学们以滑翔角度与碰撞策略诠释杜黑“制空即生存”的铁律;轰炸区内,宽翼机群掠过模拟的交通设施区,精准打击与概率覆盖的辩论在此具象化;而在续航挑战区,限时30秒的“燃油耗尽”警报下,学生们反复调整投掷力度与高度,试图以最后一架飞机维系空中存在。




禀赋为棋,智弈风云
在这场微观战略博弈中,资源的不对称与临场抉择的智慧成为最鲜活的课堂。各组初始纸张与材料各异,恰似国际体系中各国的禀赋鸿沟——手握“富矿”的小组以精工细作打造出高性能战机,而资源拮据的小组则选择机海战术,以密集编队弥补个体劣势。战略轰炸环节中,一组同学竟手拉手连成“人体标定仪”,用身体轴线校准投弹轨迹,瞬间提升命中率,这种原始却高效的协同引得李老师感慨:“这简直是杜黑‘精确打击’理念的野蛮生长版——没有卫星制导,就用身体轴线的精准配合诠释何谓战术执行力!”推演白热化时,一场意外插曲点亮现实政治的隐喻:有小组因拦截消耗过快陷入“战机荒”,紧急向邻组抛出“战略协作”橄榄枝,瞬间激活盟友体系的博弈变量。

模拟推演当日,春日的疾风裹挟着沙尘掠过球场,远景学子们却将呼啸的气流视为天然敌手,笑言“这才像真实的战场”。这场纸飞机与空权论的共舞,最终以青涩却坚韧的实践完成了对百年军事思想的解构与致敬。下课铃声响起,草坪上零落的纸飞机残骸与欢呼声,共同铭刻了这场独特课堂的终极答案:真正的战略家,从不苛责天气,只在风起时折出更锋利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