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是传播学核心概念,从传播学视角出发,我们认为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一定程度上由传播活动的改变和媒介技术的变革推进。媒介技术的运用和发展,除了带来传播内容和环境的颠覆,也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环境和文明样态。因此,我们认为媒介技术的运用和传播活动同样作用于社会实践层面,如社会和大众的道德观。12月2日,葛乔老师的大众传播课堂邀请同学们以知识技能和社会道德品质为论题方向,对知识技术的社会贡献与社会道德品质的精神追求进行思辨与讨论。
葛老师首先介绍了关于技术层面的三种价值观,根据美国学者梅赛尼的论述,现代技术和社会评价基本可分为“技术善论”、“技术恶论”和“技术中性论”。讨论部分,同学们提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性和深刻性,不仅得益于传承千年的思想品德和世界观,也体现在我们做人做事的思维模式和道德品质中。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提供了大众接触更多可能性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提示整个人类社会对文明程度与自然和谐进行思考。
双方小组进行辩论前讨论与准备
针对同学们的讨论和思考,葛老师给出辩题,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程中,是先进的知识技术更重要?还是社会道德和品质更重要?经过讨论,正方同学提出先进的知识技能对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更重要。主要论点依据为课上核心理论,知识体系即是解决人类实践目标的技能和方法,因此先进的知识是人类社会和文明进步的关键要素。反方同学提出社会道德与品质更重要,因为道德是规范和准则,越界的技能和知识则是“违规行为”。根据双方同学提出的观点,大家展开自由讨论。正方同学认为,道德和品质的提升同样需要知识的学习和教育的积累,侧面印证知识技能是必须的。反方同学则表示,缺失道德品质的个体或群体,可能不具备为社会和文明提供积累的觉悟。
思辨与辩论;其他同学负责观点记录与评测
经过讨论与互动,同学们一致认同“技术中性论”的观点,即知识和技术是中立的、工具性的,它们的发展和变革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可能性。但技术的发展也伴随挑战,技术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现象不能忽略。因此,技术的“善”与“恶”并非取决于知识和技术本身,而是运用知识和使用技术的人类。
课堂记录与反馈
与西方推理思维模式不同,辩证论证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维模式,例如阴阳之道,相辅相成,矛盾共生等。正是这种整体性的思维引导,使得我们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更看中和谐、整体、多元和包容。远景人才培养七要义一直强调思辨与辩证逻辑、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辩证思维同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法的精髓,既融合了中国传统哲学思考方式,也兼具社会主义价值观特色。“教育大计,育人为本”,结合“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远景人才培养坚持博雅育人,知识技能与思想道德建设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