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远景学院昝玲老师与创意写作学院白海飞老师联手举办“思想的天空”第一期,畅谈哲学与诗。此次活动参与的同学分别来自昝玲老师的导师班以及白海飞老师的作家班,以及其他学院。大家都对本次活动讨论主题非常感兴趣,随着谈话的深入,思想的碰撞愈加热烈,会场气氛十分活跃。
此次会谈,昝玲老师首先与大家聊到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对技术发展的反思,二战结束后,世界仍未摆脱技术的威胁,如“核威胁”,并且技术的进步同时带来了更多的问题,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此外,随着技术与商业的交织日益紧密,人类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遭受“大数据”的“追踪”和“重塑”,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如果发展到极致,人类将会面临怎样的处境。对于受制于技术与商业的世界,白海飞老师表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深有感受,现场也有不少同学们表示自己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紧接着,昝老师向大家提问:在这样的被动处境中,人这一生命主体将完全局限于此吗?
很显然不是的,昝玲老师强调,作为生命主体,人自有其主动性,具体体现在言说这一行动中。我们言说,反思世界,表达自己,道出世界之本真样貌。然而,昝老师指出随着世界本真意义的丧失,语言也一并失去其本真内涵,日益沦为一种工具语言,比如各行各业的话术、铺天盖地的广告语、流量话题等等,言谈越多的地方争论越多,事实反而更加模糊,特别是公共领域中的言谈太多嘈杂充斥着。对于这一现象,白老师以近几年发生的“弦子和朱军”案件为例,深入剖析了民众自以为知情却在不知不觉中受人误导和摆布,真相总是具有滞后性,而假消息造成的危害却影响深远。就此,两位老师共同发问,如今的我们还能不能真实地表达自我 ?有没有属于我们自己的话语 ?
紧接着昝老师说到对于这一问题,海德格尔早已给出答案,海德格尔认为通过诗可以展露世界的本真样貌,以及人,此在的本真存在,人的本质在诗中自我显现。白老师也同样认为通过写诗,我们将从被动的状况中挣脱出来,活出生命的精彩。下面,白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当代女诗人,余秀华,为大家具体解析余秀华的代表作《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并进一步谈到社会的诗与诗人的诗。社会的诗充斥了太多的东西,已丧失了诗人的诗其中的纯粹性,白老师强调,每一位写作人都要始终保持初心,看淡一切名利。
我们谈论的女诗人余秀华
最后,两位老师与大家交流,今天的我们还有没有必要写诗?第一次创作诗歌时是怎样的情形?对此,同学们积极地分享自己与诗结缘的故事,通过彼此的分享交流,大家的关系更进了一步,同时也坚定了自己的创作信念。活动在一片热烈的交流中圆满结束,同学们纷纷表示自己收获很多。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