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6日下午4时,美育育人与跨学科联动第二场活动,“美育与跨学科论坛”如期举行。美育与跨学科论坛是基于云放映厅观影《寻梦环游记》后的师生对话。结合清明节传统文化与象征意义,从现代文明回归生命本源,重新思考人与人生,解析中西符号差异与文化差异。
论坛由葛乔老师主持,邀请杨丽佩老师,程艳萍老师,刘海老师,刘崇敏老师结合自身研究背景进行主旨发言。结合我校办学理念,培养完整的人,论坛希望通过美育与跨学科对话引导青年人对美的正确认识,树立自信心、自豪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时代新人。
葛老师主持美育与跨学科论坛
本次论坛共分为四个部分,主题导入、跨学科对话、自由讨论与总结。杨丽佩老师首先在第一部分发言,分析电影中的音乐元素和艺术表达。《寻梦环游记》故事灵感源于墨西哥亡灵节,杨老师介绍了电影音乐制作团队如何深入挖掘、就地采风,使得整部电影的音乐结合对于生命的尊重与感知,更深刻地增进故事的情感基调。主题曲《Remember Me》不仅具有强烈的墨西哥本土风格,还是主人公米格穿越生死回归家庭的突破口。杨老师认为音乐的民族性在这部影片里体现的淋漓尽致,冒险,乐观,优越的生活态度也由音乐体现出来。
杨老师分析影评音乐元素的传达
程艳萍老师从影片核心思想出发,将死亡与实用文体写作相结合,以“从死亡说开去”为题,在论坛第二部分跨学科对话为大家解析文学对生命的思考。以墓志铭为例,其本质是散文文体夹杂了诗歌,在西方,墓志铭还侧重于自传。程老师提到西方人们对于死亡的豁达的心态,对比我国的传统观念与含蓄教育,死亡目前对于我们的冲击很大。结合近几年疫情环境大背景,程老师强调了生命教育和对生死观的认知教育的重要。
程老师进行跨学科主题对话
刘海老师从三方面出发进行跨学科视角的主题分享。结合影片故事情节,分析符号表达,对比中西方文化和认知差异。首先,刘老师认为影片对人物人格和叙事情节的塑造,可以明显体现中西方关于符号和文化的差异。例如,“亡灵状态”的定义和表达,在西方逻辑中,“骷髅”是一个典型的文化符号。而东方的“鬼怪神“等形象则更贴近于现实人物;影片中对“亡灵世界”的塑造,不仅颜色艳丽并且充满欢乐,对比我们的文学和影视剧作品中对“阴阳”空间的呈现,可以看出观念和文化的差异。其次,刘老师提到,对于梦想的追逐,在影片中,现实仿佛是阻碍,而亡灵则给主人公带来了很大的动力,引导大家思考西方对于逐梦所提倡的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勇气与力量,以及我们实现梦想所需要的艰苦卓绝、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
刘海老师进行主题分享
论坛过半,葛老师提到后疫情时代大众对于文明和生命本源的关注,邀请刘崇敏老师就清明节与传统文化背景,分享对家庭、仪式、尊重与情怀的探讨。刘老师介绍清明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清明节有踏青郊游扫墓祭祖的传统,无论是古代的达官贵人还是现代的普通民众,大家都会通过不同形式的仪式表达尊敬和缅怀。对比影片中对墨西哥亡灵节的描绘,刘老师与同学们一起讨论了不同的文化符号和仪式表达。
刘崇敏老师进行主题分享
在论坛的自由讨论环节,同学们也就自己对中西生死观的了解展开讨论。王栋同学首先进行主题发言,他认为生死是一个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的哲学问题。对于生死没有标准答案和根本范式,死亡是生命的自然过程,顺其自然地面对客观规律,破除以往对于生死的刻板观念,无需回避,就能坦然面对。王智强同学对影片进行了简洁地回顾,郭东辰同学也对影片生死观的表达进行分享。最后,曹旭东同学认为活在当下,无需有过多顾虑,努力提升自己,能尽最大的能量为社会做一份贡献,就是有意义的存在。
同学们进行展示与分享
两个小时的论坛接近尾声,葛老师对与会师生的分享和参与表示感谢,并引用中国教育论坛的观点作为结束语,“每一个终生学习者,都在渴望生命的波澜壮阔,对现实的思考是人类向宇宙不断叩问,又不断自问自答的结晶。”最后,葛老师再次感谢了大家的发言与参与,希望通过美育与跨学科论坛的学习,培养同学们坚持学习、不断思考的能力,传播正能量,拥抱勇气和成长。
论坛结束后集体云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