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砥砺前行·教研篇】远景学院外语教研室参加“新时代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守正与创新高端论坛”纪实 时间:2021年12月03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编辑:jingying   点击:

为进一步加强远景学院外语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业务素养和专业修为,117-27日,远景学院积极组织外语教研室教师参加由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主办的四期线上“新时代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守正与创新高端论坛”。

【砥砺前行·教研篇】远景学院外语教研室参加“新时代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守正与创新高端论坛”纪实
高端论坛

第一期论坛以“谱系与传统: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及其展望”为题,各位专家从不同的角度梳理了外语学科在中国的发展与传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西班牙皇家学院外籍院士陈众议,强调“守正”的重要性,认为外语学科人须正确把握外语研究的边界;湖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欧洲科学院院士蒋洪新,回顾了外语与共产党发展历程的密切关系,指出顺应时代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是外语专业发展的着力之处;上***国语大学副校长查明建,在发言中指出,须固本培元,完善学科内涵、知识体系和学术体系,发展外语学科;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贾文键介绍了北外在人才培养方面创新举措;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指出外语学科教育应实现跨学科融通,做到知周中外,道济天下;浙江大学副校长何莲珍,从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角度,梳理了学科发展成果并介绍了浙大的先进做法和成果。

第二期以“思考与共识: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新百年之我见”为题,由清华大学杨小璐老师主持,发言人包括来自浙江大学的许钧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金莉教授、南京大学的王守仁教授、湖南师范大学的曾艳钰教授,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的郭英剑教授。许钧教授指出外国语言文学近年来在中国蓬勃发展,尤其是翻译的发展。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十分重要,需要我们长期努力,比如将中国文化翻译出去,把外国文化翻译进来,在这个过程中推动研究和反思。金莉教授指出,“守正”是要传承历史,“创新”则要适应目前学科发展需要。外国语言学科的发展既要体现延续性,也要体现时代性。王守仁教授指出,我们外国语言文学应该在传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青年外语教师要尽可能结合中国国情,充分利用中国资源,坚定文化自信,把东西方结合起来做研究。曾艳钰教授指出,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流行的当下,外语同仁应努力将语言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将文科专业升级为数字人文。

第三期以“外语学科的守正与创新”为题,论坛由清华大学王成教授主持。发言嘉宾有:湖南师范大学郑燕虹教授、黑龙江大学孙淑芳教授、南京大学杨金才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陈秀武教授、延边大学金哲俊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张剑教授。郑燕虹教授从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讨论了外国语言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鼓励教师以积极态度进行学科交叉。孙淑芳教授对语言文学历史作了回顾,论述了人类智能与自然智能之间的区别,讨论了人工智能、人类智能与语言学习之间的联系,强调了学科交叉学习的重要作用。杨金才教授提出外语学科要面向国家,服务国家需求,为国家培养人才;面向世界,培养国际化人才;面向创新,追求学术理论创新;同时,外语学科要面向未来。陈秀武教授讲述了新技术革命的特点,鼓励在外语教学和外语学习中使用新技术,同时要对新技术保持警惕,不能完全依赖新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作为教学辅助手段。金哲俊教授介绍了学科与专业的关系,然后重点论述了外语学科专业综合化发展趋势,提出了新时代外语学科与学科交叉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路径。张剑教授讲述了人工智能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强调了外语教师在外语教学中的不可替代作用,提出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坚持外语人才培养的人文性,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时代。主旨报告后,学者们就外语学科的守正与创新:外国语言文学的基础研究与学科交叉这一主题,纷纷发表了意见和看法。大家一致认为 这一主题既给外语学科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此次论坛恰逢其时,深化了对外语学科发展的认识,促进了计算机、人工智能和外语学科之间的跨学科交流。

第四期以“人文与科学:数字外文的机遇与挑战”为题,各位专家的专题分享也是精彩纷呈。洛阳外语学院钟智翔教授从AI技术与外语教学着眼,与我们分享了AI技术是如何推进外语教学发展与影响外语学科建设的。从教学模式角度着眼,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了教学效率,AI技术也将帮助教学从互联网+外语逐步向人工智能+外语方向转变。外语教学将会更加融合,开放,交叉与互享。除此之外,AI技术在语言服务,包括工程与数据分析层面,计算与神经语言学方面,语言学+教育学+AI等领域提供更多的可能。复旦大学高永伟教授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梁茂成教授分别列举了技术与语言研究结合的具体实例。高老师通过自身编纂字典与词汇研究的经验指出,现代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字典编纂的效率。在疫情初期,高老师及其团队在两个月时间里编写出了英汉新冠词典与汉英新冠词典。上海交通大学彭青龙教授指出,科技人文是命运共同体。在人类共同探索如何提高生命质量与生活质量的过程中,科技人文为我们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提出了问题。外语学科在发展,守正不可丢,坚持包括文学,语言学,翻译,文化等的本体研究,努力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坚守自己的特殊历史使命,坚持文化自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人类社会从以人为本到以人+技术再到以技术为中心的转变中不忘初心,守正然后创新。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强有力地发出了中国外文学者的声音,为外文学科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正能量,并为进一步的交流合作搭建平台,为我国高校外语教学提供了清晰的发展方向。借用清华大学外文系党总支书记、主任吴霞闭幕致辞中的寄语作为结束语:外文学科要在人才培养、知识供给、学术创新、国际话语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期待各位同仁一道,把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得更好,为服务社会、服务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砥砺前行·教研篇】远景学院外语教研室参加“新时代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守正与创新高端论坛”纪实
外语教研室教师在线学习

学习心得

此次高端论坛,荟聚专家“大咖”,他们的主旨发言,带领与会者回顾了外语学科的历史,启发了外语教育者。在论坛中,各位专家旁征博引、贯通古今、跨越中外、兼收并蓄,让参会者充实了知识,增长了见识。更为重要的是,论坛引导高校教师和外语学习者思考外语学科内涵,进一步明确外语学科的育人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外老教授的回信中强调,“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大批外语人才”。总书记指出了我们的外语人才应该是“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此次论坛就很好地回应了总书记的要求。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我们有责任为祖国、为地方发展,培养这样的人才。通过此次论坛的学习,为我们今后的外语教学指明了方向。                                                           

——远景学院外语研究室刘海

此次论坛反映了外国语言学科专家对学科发展的深入思考及未来发展的探索,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此次论坛也令我本人受益匪浅,外语学科的发展既要关注国外,也要关注国内,要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融合,并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讲好中国故事;其次外国语言文学的研究要与当下的中国国情以及科技发展相结合。

——远景学院外语研究室王晶晶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社会的不断更新,作为英语教师,我们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单一的学科已无法解决更多的问题,学科的更新和融合已经势在必行。如今,人文社科在自然科学领域学科的交叉融合早就成为一个常态。而外语学科的交叉融合,要承担时代更多的命题和意义。外语学科怎样能做好学科交叉、学科融合?首先,在现在的新技术革命之下的外语学科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与理科实现交叉融合。外语教学除了具有语言特色外,还要融合政治、历史、科学、经济等不同学科的知识,在充实专业的基础上,构建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的跨学科知识。其次,在历史新节点上赋予外语学科的新使命是怎么传播好中国的优秀文化,怎么样讲好中国的故事,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和交融。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中国元素,融入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客观分析不同国家文化的能力,彰显中国的优秀文化。要强调中外文化互鉴,构建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学科方向。最后,在全球新格局的前提下努力做好外语学科的国际化,培养应用全球新格局的高素质的国际专业人才,实现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

——远景学院外语研究室张倩

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当下,外语教学与研究不会离开也离不开技术的影响与支持。在研究软件的帮助下,很多量化的语言研究成为可能,在网络的与设备的支持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的方向。作为语言教学与研究的从业者,我们唯有在坚守自己的专业本体的基础上,持有正确的态度去拥抱新技术,去接触新的软件,去学习新的研究方法,去探索新的教与学的可能性,才能在变化如此之快的时代不盲从,不落伍,守正然后创新。

——远景学院外语研究室赵晨倩

立足新时代,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面临着诸多冲击与挑战,本届论坛中各专家学者提出的建设性意见,为外文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更清晰、更准确的定位,更为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指明了方向。立足远景学院的实际,我们应持续做好大学通识英语教学,扎实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同时以语言为桥梁,丰富课堂教学、融合课程思政,作好外语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现外语教育的育人功能;同时,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大学英语通识课程体系,增设跨学科英语课程,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满足应用型大学学生的多元需要;再次,通过课堂教学与完满教育融合、课内外联动,校际合作等活动及项目,加强中西文化交融互鉴,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远景学院外语教研室牛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