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平遥古城的明清街和城隍庙街上,游客熙熙攘攘。这座199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成为中国5A级景区的古老城市,在国庆和国际摄影展到来之际迎来旅游旺季。商业街两边鳞次栉比的大小商户,抓紧时机揽客生财。这座位于晋中腹地的古城,在晋商文化的熏陶下,造就了繁荣的经济。在步入新时代,古城以其特有的活力迎来属于自己的新机遇。对于我院积极参加志愿活动的同学们来说无疑是一场丰富而精采的实践之旅。
2019年10月9日上午,在秋意正浓的右岸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同学《西方经济学》课堂上,展开了一场成果丰硕的平遥实践成果展。活动中,同学们积极介绍自己的实践主题,过程,以及自身切实的体会和感受。并表示在实践活动中收获良多,感触颇深。
“曾经沧海难为水,鱼香肉丝配鸡腿”,这幽默的句子是岀自姜欣欣为代表的小组。她们小组首先从美食入手调查研究餐饮行业在平遥的发展现状,调查了如炸鸡店,平遥牛肉店等店铺,特别是平遥碗秃给组员留下了深刻印象。碗秃作为平遥特色美食,其风味独特,令人回味无穷。胡嘉瑜同学谈到,这家碗秃店已有上百年历史,始于清光绪年间,是当地有名的老字号,也是许多游客打卡必去地之一,生意一直不错,其根本就是该店一直坚持古法传承,始终如一。这也是值得当代实体经营者学习的地方。焦舜阳同学补充道,小组成员在对小城一家漆器工艺品店调查时,通过与老板深入交流发现,漆器店每日人流量并不少,尤其是外国游客,但因语言不通,交流存在障碍,白白失去了很多生意。语言障碍对经营的影响这一问题让小组成员们深受启发。

以点带面展示平遥特色
随后,以候世聪为代表的小组进行展示,该小组以阻碍和促进平遥发展的因素为出发点,通过走访调查,发现近年来平遥正着朝越来越好的趋势发展,旅游业俨然已成平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如通过招商引资,入驻商铺越来越多。政府搭台,文化唱戏。在对外宣传方面,下功夫,有新意。并且承办多项展会,扩大古城影响力,吸引来越来越多的游客,观光,消费,投资,有力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政府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小觑。与此同时小组成员还谈到,平遥古城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忽视了自身特色,正朝着一条当下为人诟病的,僵化的,同质化的古城模板走去,末能深挖自身文化特色,突出历史底蕴。如此一来难以可持续发展,促进二次消费。师生们一致表示认可,并共同探讨解决方法。课堂气氛融洽而活跃。

小组成员多元化视角分析
经过一番讨论,马恒璇同学说道:"古城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经过严格的论证和规划,必须突出自身的优势和主题。"程荣荣老师对此表示赞同,并进一步补充道:有特色才会有品牌,坚持文化的原生态与文化的内发性机制才会有特色。一个古城镇,要找到自己的特色就要找到自己的灵魂。只有简单的文化符号的叠加是不会有特色的,围绕着它的主题形成吸引力、产生差异化,才能从它生长的地方寻求文化的根源,循着这个根源促进文化资源发生内发式的发展与增长。这些共同的因素构成了弥漫在古城镇空气中的独有的人文气质与地域精神,给旅游者带来充分的文化感悟与享受。才能让兴的了文化,留的住游客,旺的了经济。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教材上“国民收入决定”一章中的理论很严谨地证明、总结了经济发展的规律,这些知识不再抽象,书上的经济变量其实就在我们生活中。

实践和理论知识进行结合
“一座城,一个展区。”这是今年平国际摄影展的宣传语。它不仅是平遥转型发展的一个平台,也是远景学院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深入探索实践的基地。期待未来能由更多的实践活动为课堂学习提供更多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