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一头抹香鲸在宁波市象山县一片海域附近搁浅,经20小时争分夺秒,抹香鲸得以获救。此事引发众多网友关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教研室的教师们也不例外,并于5月4日,在第九期圆桌论坛上,从不同学科视角,与同学们围绕该事件展开对话。
抹香鲸搁浅引发社会关注
首先是刘婷婷老师分析了抹香鲸搁浅的原因,刘老师指出:抹香鲸并不是靠眼睛来辨别方向的,而是靠它的回声定位的系统。当海内的一些噪声或环境污染会导致鲸鱼的回声定位系统受到影响,导致搁浅。
任宏艳老师补充道:人类活动对包括鲸在内的很多海洋生物都会造成影响,例如,全球变暖造成海洋环境酸化,海洋航运造成水下噪声污染,海洋垃圾造成的污染,对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生活污水排放等,都会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所以,我们能做的很重要一点就是,在寻求人类自身发展的过程中留给野生动物赖以生活的资源,获取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最佳平衡点。最后,希望每一头鲸鱼都不要迷路,也希望大家都能提高保护环境意识,让这些海洋生物都能自由遨游在干净、宁静的大海中。
在谈到生态保护方面,程荣荣老师从经济学视角,援引科斯定理,分析了公海资源或公共资源不能像私人资源一样得到保护是由于产权没有得到界定,解决办法可以通过产权私有化的方式实现。并将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稳定延申到稳定经济系统方面,指出我国全产业链结构相比于单一产业链的国家,在面临疫情和国际冲击时,我国经济表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以及当今社会斜杠青年与跨界发展仅使得个人生活变得多元化,同时也为我们应对未来不确定性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增强了每个人抵御风险的能力,这启发我们每一个人要全面发展,丰富自己的“生态圈”。
老师们跨学科视角讨论
李文波老师讲到,海洋污染还造成了“荧光海滩”现象,指出这实际上是一种生物发光现象,是生物通过体内的一定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而释放的过程。目前的“荧光海滩”的色彩分为两种,一种是蓝色光斑,另一种是绿色光点。主要由鞭毛藻这种水下磷火微生物在自卫防御时,发出荧光以吓退敌人,或者吸引感官更敏锐的鱼类等更高级的捕食者赶来驱赶眼前的敌人所致。对于人类来说,藻类形成的“荧光海滩”景色虽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但背后所隐藏的信息却值得我们提高警惕。这其实是海水富营养化的先兆之一。如果进一步发展,有可能造成甲藻的爆发性增长,从而形成赤潮。造成其他海洋生物窒息死亡,严重威胁海水质量和人工养殖产业。
关于荧光海滩,逯楠楠老师分享了自己在大连读书的时候看荧光海的故事、赶海的经历,为大连旅游打了一波call,激发了大家疫情过后去看海的强烈欲望。李玮莉老师则通过“向往的生活”节目为大家展示了海边美景,而节目嘉宾海边公益活动捡的大量垃圾再次提醒我们,美好的环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共同打造。李玮莉老师还关注到,4月28日在宁波附近海域发现一具鲸鱼尸体,疑似之前在象山搁浅的抹香鲸,再次牵动社会的心。进而,李老师解读了为何会有“一鲸落,万物生”的浪漫说法。
杨晓玲老师则从从动物心理学解释了鲸鱼搁浅的原因:鲸鱼喜欢群聚,当领头鲸因病或遇害而搁浅时,整群鲸随之同归于尽。介绍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用抹香鲸的语言来作为破除物种间语言障碍、实现人类与动物交流的梦。并指出全程参与的救援人员在抹香鲸离去后出现情绪低落,这是公共事件所引发的同理心,有的人还可能出现愤懑情绪,以此表达对现实和社会的不满。人们应该更加关注海洋动物与海洋环境的契机,媒体也应正面引导市民从不幸中看到积极意义。
公众心理值得关注
本期圆桌论坛以社会热点为话题,通过发挥师资队伍多学科优势,从环境污染与保护、公众心理与责任、制度制定与引导等角度进行对话,充分体现了不同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与看问题视角,促进了学科之间的融合交叉渗透,在寻求打破科学壁垒,将不同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方面做出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