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初,杨丽佩老师的艺术哲学课堂,开展了关于中国艺术作品阐释艺术与民族文化精神的展示活动,各个小组团队积极收集资料,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和艺术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传递和分享,这是传承文化精神的课堂,也是师生潜移默化的思政课堂,更是成就文化传播者的课堂。
第一小组展示
第一小组(刘哲宏、许睿、赵一龙、李铭丰、石佳昊)通过展示传统绘画唐伯虎的《杏花茅屋图》这一著作,向班级内的其他同学们展示传统绘画的魅力,进而逐步地分析此画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画家写实的风格与巧夺天工的绘画技术让一副黄色的宣纸惟妙惟肖,价值连城。更为重要的是它展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苍劲,将中华民族的骨气与柔美奇。
唐伯虎的《杏花茅屋图》中高峻的山峰,叠叠泉流,摇曳的松树,布置合理,意境清远,的确能显示唐寅的才子之风,同时又体现了他那坚实的传统绘画功力。山峰高耸,视野开阔。画面左侧山崖陡立,下方巨石盘踞,杂树浓密,当中是茫茫的江水。巨石林木间两位高士在小桥流水边上对立交谈。这种高人雅士山林隐逸的主题正是中国文人山水艺术追求的境界,也是文人山水画的艺术精神所在。
第二小组展示
第二小组(张引弦、冯慧琳、双静、刘国荣、李正宇)的同学说,在感受艺术作品的同时,增强了人的意志,增强了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他们主要从绘画,音乐,电影,舞蹈四方面,分析了其中代表的民族精神,张大千的山水画对真实的山水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以情写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黄梅戏是富有哲理的每一只戏曲,都讲述了一个动听的故事这些故事都直接来源于当地的真人真事,渗透着生活的经验与道理,源于民间渗透着生活的经验与道理,内涵丰富,极具个性,《战狼2》《红海行动》等军事动作题材影片渲染了爱国主义的大情绪,《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则以另一种形式表达爱国情绪。只此青绿物以舞绘出中国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的美,将美丽的江山画卷,青绿山水搬上舞台,通过技术手段呈现出云山雾罩,人在画中、画外还有画的惊艳画面。
第三小组展示
第三小组(姚佳河、张浩扬、高嘉璐、许夏铭)通过展示齐白石的各个作品,向同学们展现了中华绘画文化的美。齐白石的绘画题材很⼴泛,早年长于⼈物写真,作品工细逼真;中年变格转向写意,笔简意深,形象动⼈。60岁后变法,融合中国传统写意画和民间绘画的表现技法,大胆创造,形成独特的画风。《群虾图》是齐白石的代表作,此作品生动地表现出了虾的透明质感。齐白石一生特别擅作花鸟虫鱼,其中最喜欢也最拿⼿的是画虾,为了画得逼真,他曾亲⾃养虾放于案头,时常观察虾的各种姿态。他的画经过再三对照,反复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齐白石所画之虾除其笔墨技巧外,主要源于⽣活。白石老人说:“我从⼩就很爱水中游动的小虾,我为它们的自由自在高兴,也为它们的互相争⽃担忧,更为它们的垂危和死亡伤⼼。”由此可以看出,白石老人和虾的情感是不言而喻的。
第四小组展示
第四小组(李书峰、王茹娇、刘安琦、张祎琳、康瑞涛)介绍的艺术与民族文化主要讲的是每个国家之间的民族文化差异,不同的民族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生活习俗及文化背景,造成了不同的艺术差别。意大利语的柔和甜蜜在不知不觉中渗入到意大利作家的资质中去;辞藻的华丽、隐喻的运用、风格的庄严,通常标志着西班牙作家的特点;对于英国人来说,他们更讲究作品的力量、活力和雄浑,他们爱讽谕和明喻甚于一切;法国人则具有明彻、严密和幽雅的风格;日本文学和电影很少有浩瀚恢弘深刻的气象,但有纤细,微妙,感人的特点;中国的民族无论从诗歌、绘画、建筑、音乐、舞蹈还是服饰都有各自民族特色。中国的艺术气势恢宏、海纳百川、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感。
一个民族长期重复使用某一套艺术符号,从而会使该艺术符号成为这个民族的文化标签。由于一个民族长期使用相似的旋律、音色、节奏、演奏技巧等加上本民族特有的乐器,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标签,与听众形成相应的心理反应模式。在音乐上,我们也讲述了中国不同音乐体现出来的不同的民族的音乐特点。
任何艺术都是民族的艺术,我们不仅要懂得欣赏自己本民族的美,还要包容的欣赏其他民族的美,将不同民族的美融合在一起,不仅可以实现自身艺术的繁荣,而且还能成为理想中的大同美。
杨丽佩老师点评
本次展示活动,每个小组都预留了提问环节。例如,“国画如何融入当今社会能更好的传承?”“大学生应该如何更好的弘扬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同学们给出了对于文化传承的建议,一方面,博物馆可以进入信息时代的传媒渠道;另一方面,从教育的角度看,应该让孩子们从小接受国画等传统文化;再就是积极参加爱相关的活动进行文化艺术的宣传。通过展示,让我们看到远景学院的同学们对民族艺术的热爱和对自己民族艺术陈述过程的那种自信心。从国画、戏曲、电影、舞蹈等各个艺术层面,让那些闪烁着光芒的艺术作品,让我们探寻民族艺术的美学根源、文化积淀和生动案例。以和为美、虚实相生、气韵生动,这是中国艺术美学方面的几个重要的特点,因为这些延续古今的美学特质,我们的中国艺术文化绵延不息。
今日大学生应该成为民族艺术经典的传承者和传播人,讲好中国故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胡智峰教授在“2022中国故事国际传播高峰论坛”中说,讲好中国故事的理念有三点,共同感知、共同情感、共同价值。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建立这样的理念,培养有民族使命感的学生。复旦大学哲学院教授王德峰说,教育是表达一个民族的理想,并且为这个理想而奋斗的事业。
课堂交流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