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云端连线·名师篇】大咖进课堂——《古琴演奏与欣赏》与国学名师共话课堂 时间:2020年04月14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杨丽佩   编辑:jingying   点击:

在线教学让学生与教师改变了学习和上课的方式,但没有改变的是对经典的研习和文化传承的热情。安静的时光让我们在春意暖徐的时刻读经典、听经典、唱经典,这是古琴演奏与欣赏课程带同学们一起学习的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都是传承者。

一、名师进课堂

远景学院古琴演奏与欣赏课程,有幸邀请到山西文化书院郭曼宇老师,为我们带来题为《与远景学院青年学子谈国学》,郭老师从三个方面跟同学们进行了在线学经典的解说。郭老师讲到为何学,是要为民族国家、为家族家庭、为个人生命前程而学;怎样学,郭老师老师提到4个方法,精研历史原典、结合现实社会、融合古今智慧、发挥自身优势;最后,郭老师对同学们学习寄予了美好的期许。

【云端连线·名师篇】大咖进课堂——《古琴演奏与欣赏》与国学名师共话课堂
郭曼宇老师

【云端连线·名师篇】大咖进课堂——《古琴演奏与欣赏》与国学名师共话课堂
直播师生共学习

同学们的学习体会节选:

我认为学习国学的重要原因有三:其一,学习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其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其三,更深刻地解当代青年的使命。学习国学经典,应当先细读原典,先对内容有大致地掌握和判断。要像品茗一般慢慢地品。还要由浅入深地去学习,发现深层次的东西。就如古琴文化,学习者先了解它的组成结构,再去了解它怎么弹,从中体会圣人之情感、品德。学习国学,要落实到自身。我们知古圣人之高尚品质,也应该厚德向善。一点一点的积累自己的德行,始终向着美好和善意。以古人之榜样达今之贤者。国学经典,要依靠一代一代地传递,我们不是单纯地学习,而是要深刻理解,学以致用,把它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源远流长,值得每一位后辈好好研习。重文崇礼,尊重每一个文字,崇尚每一个得体文明的举止,尊重现处环境的正确的价值体系。这是我们应该做到的,也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

——软件1904(远景) 李颖

今天,有幸听到郭曼宇老师的直播关于国学的讲解,结合读的书,对古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古琴是经过历代传承下来的,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文化艺术精品,是我们应该珍视和尊重的古老艺术。不仅是心境与灵魂的艺术折射,更是中华民族的心路历程。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精神气息贯通于琴音中,形成苍古道逸,儒雅蕴籍的艺术风格。理解和欣赏古琴,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大音希声,大善至美”生生不息民族精神的弘扬。总而言之,琴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文人雅士以琴修身养性,乃至以琴静心悟道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

老师这节课除了讲古琴,其实也告诉了我们一些道理,可以说是人生哲理,正如她最后的寄语“农忙季节始耕耘,年年岁岁勤呵护。青春无时闲散度,不负人生美韶华。”并非学古琴如此,更深一层的讲,人的一生本就是修身养性的过程,只要我们把握住这段青春的时光,努力奋斗,有自己的目标,有很好的素养,即是虎,亦是龙!

——软件1904(远景) 闫龙龙

古琴的来源至今已无从考究,制作选材自古以来非常讲究,包括木材的尺寸,生长环境,年轮间距,震动效果等,造琴者在选用好心仪的材料以后,还要将木材进行火烤,冷冻的手艺处理,以达到最好的效果。斫琴选材不得过于浪漫也不得过于功利。先王造琴时不仅仅在琴的尺寸上参考天地万物,还在配件上也考虑了天地的万物,如:岳山,承露,龙龈,龙池等。对于上漆,徽位摆放也是非常讲究。总而言之古琴自古以来就代表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地位。古琴背后的“琴文化”不仅仅是一种“艺”,它其实有着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曾几何时,它是人们生活方式的行为准则,而作为国学之一“琴学”,在当今时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注意和学习,但仍旧存在一个问题:一部分人的学习目的或者说初心不是真正的出于纯粹的学习,而是盲目的跟风,而另一部分人对此的学习只是抱有无所谓或者强迫的态度,因此总体上真正走进去学习的人并不多,“琴学”的内容博大精深,从制琴工艺到弹琴技艺再到琴学作品文化,每一部分都有着高深的文化以及纯粹的态度需要我们去对待,这种快节奏的时代生活以及古典文化的传承与学习的矛盾是我们如今需要进行反思与考量的。

——财务1710(远景)  薛峰

二、在线典故说

为了提高大家在线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在线平台的联动优势,激发学生们团队协作的力量,进行了随机分组,每2人组成一个团队,进行古琴相关的典故资料的收集,并进行腾讯会议学生在线经典说。共有六个小组进行了分享,涉及到《酒狂》、《潇湘水云》、《醉渔唱晚》、《凤求凰》、《优孟智责禁山令》等琴曲典故。各小组分享典故的由来、背景、故事、与琴曲相连的有趣见闻。

【云端连线·名师篇】大咖进课堂——《古琴演奏与欣赏》与国学名师共话课堂
腾讯会议小组分享

各小组通过腾讯会议,进行了在线依次的解说,以下为分享的内容节选:

《平沙落雁》的曲意,各种琴谱的解题不一。《古音正宗》中说此曲:" 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 这段解题对雁性的描写极其深刻生动。全曲委婉流畅,隽永清新。

——薛峰 关蓉组

《凤求凰》有两首琴歌,这两首琴歌之所以赢得后人津津乐道,首先在于“凤求凰”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思想。相如文君大胆冲破了封建礼教的罗网和封建家长制的樊篱,“门当户对”等等神圣礼法,统统被相如文君的大胆私奔行动崐踩在脚下,成为后代男女青年争取婚姻自主、恋爱自由的一面旗帜。

其次,在艺术上,这两首琴歌,以“凤求凰”为通体比兴,不仅包含了热烈的求偶,而且也象征着男女主人公理想的非凡,旨趣的高尚,知音的默契等丰富的意蕴。全诗言浅意深,音节流亮,感情热烈奔放而又深挚缠绵,融楚辞骚体的旖旎绵邈和汉代民歌的清新明快于一炉。即使是后人伪托之作,亦并不因此而减弱其艺术价值。

——张琳婷 邱慧婷组

三、琴谱帮帮唱

本次课程对于大家在实践课过程学习的琴谱,拿到在线进行帮帮唱。帮帮唱的设计源自对学生的基础的测试,为了帮助更多同学夯实基础而发起,我们将经典诵读变为经典传唱。首先,乐理分解教学。古琴的课程的演奏,需要乐理知识强有力的辅助,音符、节奏等,一点一点跟大家细致讲授,同学们通过习题拍图的方式上交乐理计算题。其次,识读琴谱教学。古琴的琴谱用到简谱和减字谱的双行谱,基本可以区分为节奏谱和指法谱,识读琴谱,划分好小节和拍子,进行琴谱的读取和念白。第三,帮帮唱教学。主要分为三方面,一方面,老师进行在线示范演唱,为学生们录示范音频,大家课下跟唱学习,所谓一帮。另一方面,学生回课需要每位同学演唱指定琴谱,并进行音频录制上传。学生互相帮听、帮评、帮学,所谓二帮。上交最佳演唱版,老师进行帮唱点评,所谓三帮。在线帮帮唱的优势在于,服务线下的实践学习中对琴谱的掌握读、旋律的熟悉度、演奏的目标度、检测的准确度,让学习有更多的笃定和信心。帮帮唱的内容即是琴谱又是琴歌、也是诗词经典,通过帮唱和学习经典转化的乐谱,如《静夜思》、《鹿鸣操》、《山居秋暝》、《寻隐者不遇》等,让学生在传唱中更加热爱中国的文化经典,让自己更有涵养、更有气质。    

【云端连线·名师篇】大咖进课堂——《古琴演奏与欣赏》与国学名师共话课堂
帮帮唱学生音频文件

四、经典读书志

最近,在疫情期间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基地发起了古琴艺术大家的访谈,言说着古琴名家做的有意义的传承工作,正如著名的非物质遗产保护专家田青教授对古琴爱好者的寄语中写道“希望大家在疫情的非常时期,能够变坏事为好事,静下心了,把平时因没有时间想做的唱曲、练琴、读书等等都做起来,好好用这段时间。”于是我们的课堂也发起了研习经典读书的专题,我们主要读了《古琴丛谈》和《中国古琴艺术》,同学们对古琴的斫琴的技艺的研读和古琴精神文化的品读,一点一滴滋润着大家的心灵。通过细细的读,我们与雅致、与经典更加的亲近。

关于学生读书志节选:

我阅读的书籍是《中国古琴艺术》,我感触最深的是古琴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和古琴的地位。第一部分古琴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对于古琴这个宝物,从古谈论至今,有不少的琴人弹奏古琴,例如徐上瀛的《溪山琴祝》。但古琴不仅仅是指法和技巧的学习,它还与历史学相融合,例如周文王和周武王在舜的五弦琴基础上各增加一弦,变成了如今人们通晓的七弦琴;它还与美学相融合,例如研琴时,研琴师要制作面漆,在古琴的表面涂抹面漆,这不仅仅是保护了古琴的内部,也是为了保持古琴的古韵美等等。第二部分是古琴的地位。对于古琴的了解者来说,可能他们对于古琴最深的认识就是《吕氏春秋》和《列子》中记载的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高山流水”的故事了,其中伯牙使用的是古琴。古琴在现代应用方面的所谓“处境尴尬”更像是当代的音乐审美或者说音乐形式间的冲突,人们更倾向于喜欢快节奏的曲子,而不太喜欢缓慢节奏的曲子。可能古琴就是这样,带着自己强有的古典风格,使得它只被一部分人所接受。还有可能是古琴新作与古典曲目相比,由于古琴曲目的数量有限,其中大多数与古琴传统相距较远,导致它发展的局限。所以需要继承古琴的文化,而并非守旧,传承必须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古琴音乐的发展首先必须吸收优秀的传统文化,也需要融合现代音乐的审美进行变革和创新,让琴、艺、教育相融合。最后还是希望古琴可以被更多的人知道,而不是一提到古琴就会想到古筝的情况。

——国贸1706(远景)关榕

我读的书目为《中国古琴艺术》,为了更好的理解书中的内容,查询资料了解到《中国古琴艺术》是易存国博士的新著。拜读了这部充满理性思辨、研究视野开阔的琴学著作,感到它既承袭了我国传统琴学理论的优良传统,又传达出作者从现代文化视角对琴学进行的深邃思考,令人耳目一新。《中国古琴艺术》是现代琴学理论的可喜成果。与历代琴家撰写理论不同的是,这部著作是出自一位涉足古琴音乐圈的美学和艺术学学者的手笔。同时昨天有幸加入郭曼宇老师的直播间,虽然仅仅一个小时左右,但是让我深深的体会到老师言辞之间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老师的魅力,更是国学的魅力。也更加让我感觉到了“礼乐文明”是中华文明创生的根基,同时也是内化为血脉的主体精神命脉。“礼乐”从形式上看,表现为“诗”、“歌”、“舞”的三位一体。从本质上讲,“乐”的精神已化为贯通各艺术类型中的本体精神,体现出其核心地位,进而以“琴”为代表的传统人文精神的生命性,在中华民族的认知中具有了一定意味。以“琴、棋、书、画、诗、酒、花”为代表的中式生活审美化的方式为人生涂上一层亮色,融艺术修养于日常生活之中。所以表现为中华文化精神为内在质素的“琴”就不仅仅表现为一种“艺”,而成为了人们生活方式的行为准则,正所谓“众器之中,琴德最优”。

——国贸1706(远景)张琳婷
    古琴与其它中国乐器比较起来,它的音乐被认为是“曲高和寡”。原因之一是琴乐低沉缓慢,乍听觉得索然无味,不易入耳。再者,琴自古以来是读书人、士大夫修心养性的器具,脱离民间,而传说琴人认为琴是自娱的乐器,为修养为知音而弹。并非为演奏而弹,所以一般人较难有机会听到古琴,自然也较无从认识、欣赏,但也由于文人的重视,所以古琴留存的数据最多也最古。通过学习古琴可以让我学到不少知识,也能够了解古琴的历史背景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让自己的性格变得沉稳,心态变得平和。在你心情烦躁时,听琴一曲,可以排解郁结于心的烦闷与忧愁,并沉醉于古琴那独有的端庄幽雅的意境之美。学习古琴不仅丰富了我的文化内涵,缓解了压力,还提升了自己的修养和气质。

——软工1904(远景)姚新发

阅读时,让我印象极为深刻的还有易存国先生《中国古琴艺术》里,对中化文化结构性解剖的论述。“文化与人相伴生,她是人化的过程和结果,文化是人化的形象表现,人化是文化的根本因由。一般来说人类文化主要有三类,即:欲情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之前我只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从未从文化的角度仔细思考过,今日一读,眼前一新。大家常说搞艺术的思想超前,我总是不太明白。读到这,我若有所思,艺术等精神文化不就是“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中的见自己吗?为了生存我们会与物质文化打交道,为了社会关系会与物化文化打交道,为了追求自我时,我们与精神文化打交道,这一层一层的递进,又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思想不谋而合。不论国内还是国外,古代还是现在,似乎对人生的追求层次都是这样递进的。

——国贸1706(远景)邱慧婷

远景学院古琴演奏与欣赏课程,传承文化、研习经典,老师与学生携手同行,借助在线教学的平台不断推陈出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远景学院亦将这样的学习经典的过程不断推进,变为学生终生学习的好习惯,做好影响一生的好教育,让博雅回照和见证远景学子的沉甸甸成长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