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伊始,段永健老师引领学生们聚焦马尔代夫面临的沉没危机,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们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段老师与学生们一同深入探究了温室效应的原理,剖析了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详细讨论在当前如此频繁的人类活动的干扰下,如何对气候系统产生影响。
随着课堂上内容不断剖析,全球变暖所带来诸多影响,包括干旱、暴雨等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冰川的消融与海岸带的变化等内容也随着浮现。段老师运用大量数据与案例揭示气候危机的紧迫性。他指出,全球变暖正以"复合型灾害"形式重塑人类生存环境:今年夏季全球多地突破历史极值的热浪导致医疗系统超负荷运转;印度恒河平原因干旱引发的粮食减产波及2.3亿人口;而巴基斯坦的世纪洪灾则造成3300万人流离失所。更严峻的是,气候敏感型传染病如登革热、疟疾的传播范围已向高纬度地区扩张400公里。"这些不是未来的预言,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每个0.1℃的升温都在改写人类文明的安全边界。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学生们深刻认识到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李炜莉老师开始授课,全球变暖已成为公认的共识,各国该如何应对呢?紧接着李老师为学生们带来了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措施。她介绍了全球合作的重要性,强调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并详细解释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概念。同时,她还展示了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负责任表现,让学生们了解到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积极贡献。


课堂上,学生们纷纷表示双师授课的模式充分发挥了两位老师的专业优势,实现了知识的互补和教学的优化。通过这种模式,学生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同学也期待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有更多这样创新的授课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领悟相关知识点。也有一部分同学认为,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积极举措和显著成效,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和作为。这不仅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也激发了我们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文编:段永健 图编:张波 责任编辑:任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