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课堂
【双师课堂】双师共话晋商票号兴衰鉴 融史通今金融智慧启示录 时间:2025年11月25日     来源: 作者: 编辑:任欣 点击:

“政之兴也,犹火之燃也,其作也焚,其灭也忽。”山西票号业的发展轨迹,恰如这句古训所揭示的兴衰规律。从1823年“日昇昌”诞生,至1949年“大德通”谢幕,票号业在百余年间曾缔造“一纸之信符遥传,百万之巨款立集”的商业传奇,却也终未能挣脱时代的洪流,悄然隐入历史。

为引导学生多维度理解票号的兴衰历程与其当代启示,11月24日下午,远景学院张亚杰老师特邀通识教学部自然与社科教研室主任赵云老师,走进《山西票号与中国近现代金融》课堂,联袂呈现了一场主题为“多元视角抚惜票号之兴衰”的双师授课。两位教师围绕“票号兴起的偶然与必然”“票号衰落的内因与外因”以及“票号兴衰的现实启示”三大主线,从历史学与金融学的融合视角展开深度对话。

一、必然与偶然之间:票号的诞生逻辑

在探讨票号诞生原因时,张亚杰老师指出:票号的出现,既有时代推手的必然,也有历史机缘的偶然。

赵云老师从经济学视角剖析其必然性。他首先提问:“同学们认为贸易中最便利的支付方式是什么?”随后层层推进,指出票号兴起的三大基础:商品经济发展催生对大额安全汇兑的需求;货币经济的成熟为金融业态创造条件;钱庄、当铺等早期金融机构的出现奠定行业基础。张亚杰老师补充道:钱庄与票号本质相通,区别在于汇兑范围——前者主攻同城,后者专司异地。他从历史角度点出两个关键偶然因素:白莲教起义导致商路不畅,迫使晋商寻求更安全的资金交割方式;而西裕成颜料铺东家李大全一次仗义助友的偶然行为,被大掌柜雷履泰敏锐捕捉,转化为开创票号业的重大商机。

“看似偶然,实为必然。”赵云老师总结道,“市场需要一直都在,只是雷履泰率先洞察并付诸实践。”张老师亦深表认同:“这正是时势造英雄的生动写照。”

二、内外因交织:票号衰落的深层逻辑

在分析票号衰落原因时,两位老师借助唯物辩证法的内外因原理展开阐释。

张亚杰老师从历史维度指出三大内因:晋商与封建政权绑定过深,清政府倒台使其失去生存土壤;“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阻碍商业资本向近代转型;思想保守、墨守成规,屡次错失改革良机。赵云老师则从经济学角度补充关键一点:票号将大量资金投入煤矿等重资产行业,而未能及时转向投资少、周转快的轻纺工业,错失产业转型机遇。

外因方面,张老师指出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与清政府的压榨使票号业举步维艰。赵云老师特别强调:“通商口岸的开放导致贸易路线向沿海转移,晋商经营的万里茶路由此衰落,这对依赖商路网络的票号业是致命打击。”

三、以史为鉴:票号兴衰的当代启示

课程尾声,张亚杰老师寄语学生: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研究票号兴衰,旨在为今人提供三方面启示:居安思危、勇于创新;善于学习、避免自大;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这堂别开生面的双师授课在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据悉,为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两位老师经过多次演练,精心设计互动环节,实现了从“按部就班”到“从心所欲”的教学升华。


学生有话说

远景2404王铭萱:双师模式让我同时从历史和金融两个角度理解票号兴衰,这种跨学科思维很受启发。票号的成功离不开优秀职业经理人,这也激励我不断提升自己。

远景2404崔梓浩:我不仅学到了票号兴衰的原因,更学到了两位老师分析问题的逻辑和方法,这种思维训练比知识本身更珍贵。


撰稿张亚杰 摄影:可祯 责任编辑:任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