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为帮助大四学生高效备战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人文与艺术教研室张亚杰老师特邀通识教学部杨瑞老师做客“青藤书屋”,以“一站式”问诊方式,为备考学子梳理流程、拆解难点、定制策略。

一、名师莅临,学生欢迎
活动伊始,张亚杰老师对杨瑞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向同学们介绍:杨老师现任我校考研与公考协会指导教师,从教八年来,既深耕课堂,又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与完满教育,先后获“晋中市首批科普专家”、“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初级)”、“优秀全生异科导师”、“优秀社团指导教师”等荣誉,指导的学生成功考取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山西农业大学、海南大学等高校研究生,另有部分同学上岸公务员、事业编,可谓硕果累累。

二、系统梳理,精准导航
杨瑞老师开门见山、直达主题,他说道:研究生考试有三点注意事项,一是木桶效应:考研无“副科”,任何一门短板都可能让一年努力付诸东流。杨老师建议用“错题—知识图谱—回炉题”三步循环,把薄弱点变成增长点;二是英语提分:单词切莫孤立记。把近十年真题阅读、完形、翻译全部切成“语料块”,早晚15分钟循环朗读,既培养语境,又提升速度;作文模板只背“骨架”,血肉必须靠个人语料库填充,才能逃开“雷同卷”。三是政治备考:资料宜“少而精”。杨老师给出“一本教材+一位名师+一套真题+一本时政”的4×1公式,考试前要完成五轮记忆,保证选择题40+。
三、一对一问诊,现场开方
进入互动环节,同学们把“跨专业、学硕专硕、复试比重”等困惑写在便签上,杨老师“抽盲盒”式答疑。
跨专业:先对照目标院校近三年复试名单+录取名单,统计跨考成功率;再按公共课相同、专业课相近原则锁定书目,用由近及远法补齐核心课程,切忌“从头啃”。
学硕or专硕:若未来想读博、进高校、进研究所,可冲学硕;若倾向企业、政府、中小学,可报专硕,但务必留意个别院校专硕学制延长至三年、学费上涨等新变化。
复试:初试结束当晚就要启动“简历+研究计划+专业课二轮”,英语听说用“跟读+模拟问答”双轨推进,杜绝初试高分、复试被刷悲剧。

四、导师加餐,经验传承
张亚杰老师结合自己备战兰州大学历史学专业的经历,为同学们送上“三重锦囊”: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研究生考试是一个考验毅力和决心的过程,所以要制定详细安排并坚决执行;每晚10分钟复盘,做到可视化管理。二、天道酬勤,更酬稳。考研最怕情绪化撤退,张老师把心理暗示句贴在书桌、手机壳、水杯三处,每想放弃就朗读三遍,用仪式感击退情绪怪兽。三、做题贵精不贵多。近五年真题至少做五遍:第一遍限时测分,第二遍逐句翻译,第三遍总结陷阱,第四遍串联考点,第五遍考前速览,真正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当张老师得知国贸专业李娅楠同学跨考山西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时,不仅把自己备考兰州大学历史学专业的经验分享给她,同时还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历史学教辅资料送于她。李娅楠同学对此表示感谢。


五、与生勉励,期冀满怀
一个多小时的分享干货满满。张亚杰老师再次感谢杨瑞老师的倾囊相授,对同学们的拼搏奋斗精神表示欣慰,也期待同学们捷报频传。
学生心得
非常感谢张亚杰老师和杨瑞老师的指导,他们的经验之谈对我来说不仅弥足珍贵,同时也坚定了我考研的决心。尤其是当我翻阅张老师送我的历史考研教辅资料,我发现张老师笔记做的十分详细,也意识到了亘古不变的哲理:天道酬勤。
——远景2205李娅楠
听了张亚杰老师和杨瑞老师的经验分享和考研指导,我茅塞顿开。我英语基础薄弱,尤其是对语法和长短句的理解不够,两位老师均给我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学习技巧。我相信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我定能提升自己的成绩。我印象最深的是张老师说的一句话:考研,考的就是两个字:坚持。当你感觉累的时候,也许是因为你正处于人生的上坡路,坚持走下去,就会达到人生的另一个高度。
——远景2206班曹欣悦
供稿:张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