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中午,远景阅览室内,一场以“预见未来:师生共探《AI未来进行式》”为主题的读书分享会在此举行。在程荣荣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以该书第五章内容作为切入点,展开了深入讨论与思考。

一、感受AI世界的序幕
活动伊始,程老师首先播放了电影《头号玩家》的精彩片段,短短三分钟的视频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同学们通过视觉直观感受AI技术在游戏领域的应用现状,为后续讨论埋下伏笔。随后,程老师简要介绍了《AI未来进行式》的两位作者——人工智能专家李开复和科幻作家陈楸帆,以及该书的基本框架和写作特色。程老师指出,这本书创造性采用了“故事+AI科普”的形式,通过十个短篇故事,展现了AI技术在未来社会的广泛应用。这本书不仅是技术和文学的结合,更是对未来社会的一次深刻预见。通过本次活动,希望能帮助同学们理解我们面临的未来并提前做好准备。

二、虚拟偶像“复活”引发的思考
接着,由张凯歌同学作为领读人,介绍了故事中涉及的博嗣X、粉丝爱子、维贝兹科技公司等角色,串联起“偶像去世→被科技公司AI复活→粉丝爱子发现真相”的故事主线。帮助大家回顾了剧情,为后续深入讨论打好基础。程老师以张凯歌领读的书中故事为参考,将话题延申到同学们,程老师提问,“如果你喜欢的人或偶像有机会被AI‘复活’,你会复活谁?”这个问题迅速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与讨论。有同学表示希望复活自己已故亲人,渴望有更多机会与他相处;有同学想复活毛泽东,希望亲自表达对他的崇敬,并请教他治军之道和治国方略;还有同学提出想复活袁隆平、李白、马克思、科比·布莱恩特等不同领域的杰出人物。这一环节揭示了同学们对历史人物、亲人和文化偶像的复杂情感,也引出了对AI“复活”技术深层次的思考。

三、小组讨论:技术发展的伦理边界
小组讨论与分享是本次活动的核心环节,程老师将全体成员分组,围绕三个话题展开探讨。话题一,同学们设想与自己想复活的虚拟人进行哪些互动。话题二,讨论科技公司未经你的同意“复活”你心中所想,你是否同意。话题三探讨如果你室友沉迷于虚拟偶像或虚拟世界,你将如何劝说。在讨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思想碰撞不断。对于“未经同意的AI复活”,多数同学持谨慎态度,认为这涉及到个人意愿、隐私权和伦理道德问题。一位同学指出:“AI复活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为人们提供情感慰藉,也可能导致情感操纵和技术滥用。”在如何劝阻好友沉迷虚拟偶像的问题上,同学们提出了多种策略,如引导现实社交、培养多元兴趣、提高技术认知等,展现出批判性思维和人文关怀。


四、总结与展望
分享结束后,程荣荣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了点评和总结。她指出,在未来的人机共生时代,我们人类需要重新审视和定位自身价值。程老师回扣本次的主题,希望同学们通过阅读《AI未来进行式》以及学校推荐书单中的其他书籍,主动了解当下科技发展,从容应对未来世界的各种变化。也有同学表示,本次读书分享会不仅加深了自己对AI技术的理解,更培养了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伦理意识。

结语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乃至整个社会结构。远景阅览室内的这场读书讨论,只是年轻一代开始思考科技与人文融合的一个起点。而这群年轻人正在进行的思考,正是为了更好地驾驭技术,创造更加包容、更有温度的未来。
撰稿:程荣荣 摄影:姚郭濠 责任编辑:任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