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2、1,发射!”随着一阵热烈的欢呼,一支自制水火箭在操场上腾空而起,划出银白色的水痕,引来阵阵惊叹。这并非科技节的表演现场,而是我院物理通识课堂上的一节实验课——水火箭发射实践现场。本次课程旨在让不同学科背景的同学体验物理定律的魅力。
一、从理论到实践,牛顿定律“活”起来
课程伊始,许永红老师首先为同学们讲解了水火箭背后的物理原理——牛顿第三定律与反冲运动。“当水向下喷出,火箭就获得向上的推力,这正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体现。”许老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将抽象定律与生活现象联系起来,并通过火箭发射视频增强同学们的直观理解。
在掌握了基本原理后,同学们以小组形式动手制作水火箭。从安装气门芯、注水、塞紧橡胶塞,到安装尾翼以保持飞行稳定,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同学们的细致与协作能力。许老师在一旁指导并强调:“别看它小,每一个细节都影响着最终的飞行效果。”







二、操场变发射场,科学精神在欢呼中绽放
随后,师生一同移步操场,进入激动人心的发射环节。许老师首先进行安全宣讲,划定发射区与观察区,确保实验过程安全有序。随着打气筒不断加压,“砰”地一声,第一支水火箭喷出水雾,直冲蓝天,现场顿时沸腾起来。







同学们一边记录飞行高度与轨迹,一边讨论着“为什么水量会影响飞行高度”“尾翼的作用是什么”等问题。在发射、观察、反思的过程中,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真实世界的物理现象紧密相连。
三、小火箭大道理,课程思政融入科学实践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进行数据汇总与讨论。许老师引导大家思考:“我们手中的水火箭,和我国‘长征’系列火箭,在原理上有什么共通之处?”这一问题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同学们纷纷发言,从“反冲运动”谈到“推进效率”,从“小小水火箭”延伸到“大国航天梦”。
许老师在总结中表示:“通过这样的实践课,我们希望同学们不仅学会知识,更能感受到科学探索的乐趣与责任。物理不是公式的堆砌,而是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对非理工科的同学来说,这种体验更为珍贵。”

四、通识物理课的创新尝试,让科学触手可及
远景学院的物理类通识课程,一直致力于打破学科壁垒,让物理回归生活、回归体验。本次水火箭实验正是该理念的一次成功实践,未来课程团队将继续推进“做中学”的教学模式,让更多同学在动手实践中爱上物理、理解科学。
撰稿:许永红 摄影:王伟韬、朱莹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