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生活中的经济学”课程班的同学们齐聚校门口,满怀期待地登上了前往山西清徐葡萄酒有限公司的大巴。在程荣荣老师的带领下,一场以“经济学视角赋能地方产业”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正式启程。此行不仅是课堂知识的延伸,更是一次对千年葡乡产业经济的深度探索,旨在通过实地调研,让经济学理论在真实的乡土场景中“活”起来。

任务驱动:从课堂到田间的经济学地图
车上,程老师为同学们发放了游学任务单,并详细讲解了本次研学的目标与挑战。希望同学们能以经济学的好奇心,观察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任务单以“探索地图”的形式,引导同学们聚焦“从田间到市场”的完整链条,通过“发现—分析—提案”的实践路径,将理论知识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这份任务单不仅是研学的指南,更是一份“乡土情怀”的寄托。这种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与思辨力,也激发了其投身地方产业发展的责任感。

沉浸体验:千年葡乡的产业脉搏
抵达清徐葡萄酒厂后,同学们依次参观了生产车间、葡萄酒博物馆和产品展区。在生产车间,半自动化灌装线与传统工艺的结合赋予葡萄酒独特风味;博物馆中,从古代葡萄种植到现代品牌发展史,清徐葡萄产业的千年文脉徐徐展开;展区内,琳琅满目的葡萄酒产品则展现了企业从原料优势到商品转化的成果。“把别处的好葡萄,攀上清徐的葡萄架,是最实在的资源互补”胡梦菲同学写道,“这趟旅程,让我真切感受到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融合”耿雅君同学不由感慨。

知行合一:用经济学智慧回应产业挑战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并结合任务单要求提炼调研成果。有小组提出“部分产品锚定年轻微醺族,独居青年等,宣传兼顾健康诉求与情绪价值”;另一组则建议“包装设计上采用国潮风插画,以‘清徐葡萄种植历史+年轻化卡通形象’来适配社交平台‘晒得’需求;还有小组设计了“一口清徐,半分微醺”slogan强调轻松、治愈和社交的定位来吸引年轻人……这些提案不仅体现了对课堂知识的灵活运用,更展现了同学们对地方产业发展的创新思考。

结语:在乡土实践中书写青春答卷
此次研学活动,是“生活中的经济学”课程创新教学的一次成功实践。通过走进企业,同学们不仅深化了对供给链、品牌价值、边际效益等概念的理解,更在真实的产业场景中感受到了经济学的生命力。程荣荣老师总结道:“经济学不是枯燥的公式,而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希望这次实践能激励同学们继续用专业知识回应乡土需求,成为兼具理性与情怀的知行合一者。”本次课程实践活动,是经济学理论与现实碰撞的火花,也是年轻学子为清徐葡萄产业注入的新鲜血液。这场走出课堂的研学,不仅是一次知识之旅,更是一曲青春与乡土共鸣的序章。
撰稿:程荣荣 摄影:李庆怡 责任编辑:任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