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研学
【实践教学】项目式学习走进渠家大院,信院学子在行走中感悟晋商精神 时间:2025年11月15日     来源: 作者: 编辑:任欣 点击:

为深入践行“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推动地方文化类通识课程教学改革创新,11月14日下午,《山西票号与中国近现代金融》课程组在张亚杰副教授的带领下,组织30名学生走进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祁县渠家大院,开展了以项目式学习为核心的第2期晋商文化游学活动。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参观,而是一趟带着任务的“晋商寻秘之旅”。同学们手持任务卡,分组探秘,在真实的晋商场景中,完成了一场跨越五百年的对话。

渠氏家族作为晋商中承商历史最长的商业世家之一,历经明清至民国五百余年,不仅在万里茶路的开拓中功不可没,更在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次游学围绕建筑艺术解码、万里茶路寻踪、历史人物对话、非遗文化溯源四大任务展开,引导学生从多维度深入理解晋商文化。

第一站:解码建筑艺术,感悟儒商精神

在“五进式穿堂院”中,同学们通过观察石雕栏杆院的“岁寒三友”、戏台院藻井的“八仙过海”彩绘、牌楼院的“福禄寿”砖雕等建筑细节,不仅领略了晋商民居的营造智慧,更从中读出了“修身齐家”的文化内涵。张亚杰老师现场讲解道:“这里不仅是院子,更是一部立体的晋商文化教科书渠家大院的建筑,既有北方的雄浑,又有南方的精巧,更难得的是,它将儒商文化融入一砖一瓦。”

第二站:溯源晋剧基因,传承非遗艺术

在聚梨园戏班旧址,师生共同探讨了该戏班对晋剧艺术的里程碑贡献。通过戏台两侧“些小戏台可家可国可天下”、“借故喻今教化众生知伦理”等楹联的解读,同学们深刻体会到戏剧在传统社会中的教化功能与文化承载作用。

第三站:对话历史人物,汲取精神力量

在渠本翘故居,一座四吨重的无烟煤雕与铜像静静讲述着他“保晋救国”的壮举。同学们通过文物与展板,系统梳理了渠本翘在实业救国、教育兴邦、文化传承三方面的卓越贡献。张老师强调,渠本翘既是实业救国的先行者,更是晋商精神的践行者。他身上所体现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至今仍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

第四站:重走万里茶路,探寻商业智慧

在长裕川茶庄旧址,师生通过《行商遗要》手抄本、茶道地图等珍贵资料,复盘了渠家从湖南安化采茶,经汉口、张家口,最终抵达恰克图的完整产业链。张老师补充指出,这条万里茶路,全长13000多公里,行程10个月,堪称晋商的丝绸之路。而这条绵延一万三千多公里的“万里茶路”,不仅是商业通道,更是晋商“以信立市”经营哲学的生动体现。

此次游学是《山西票号与中国近现代金融》课程“四阶六环学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实践环节。该课程已于2022年获评山西省省级一流课程,并于2024年入驻教育部“跨学科课程创新改革虚拟教研室”。课程负责人张亚杰表示,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分组”的游学方式,学生得以在真实的文化场域中实现学中做、做中悟,有效提升了文化理解力、团队协作力与创新表达力。

学生们在游学结束后纷纷表示,此次学习不仅深化了对晋商历史的理解,更激发了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精神融合的思考。

【同学有话说】

“看着一进进的深宅大院、一排排的楹联匾额,我由衷佩服古人的智慧与格局。”

——远景2404王铭萱

“在渠本翘故居,我深刻体会到什么是‘达则兼济天下’。”

——远景2305常思媛

“万里茶路不仅是晋商的荣光,更是无数先辈用艰辛和牺牲走出来的。”

——远景2402田欣怡


撰稿张亚杰 摄影:田欣怡 责任编辑:任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