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生都在做选择,种种选择中,哪些是自由的?哪些是必然的?或者说我们的自由表现在能选择,并且这些选择都是必然的,不是形式上的必然(选与不选都是在选择),而是在一个接一个的选择中,我们只是为了成为我们自己,乃至于成为人类命运。在这个意义上,自由与必然是生命的一体两面。
本次《三体》、《在轮下》师生围读会由昝玲老师和樊亚菲老师共同发起,携手导师班成员,在上河书院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考与交流。
陈倚帆同学首先向大家介绍《三体》这部著作的故事内容:
“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以恢弘宇宙为舞台,将人类文明置于‘黑暗森林’法则的残酷审视之下。第一部《三体》通过叶文洁的抉择引入外星文明威胁;第二部《黑暗森林》以罗辑建立威慑体系展现人性博弈;第三部《死神永生》则借程心之手揭示道德理想主义在宇宙尺度下的脆弱。整部作品不仅是硬科幻杰作,更是对人类自由意志与道德责任的终极拷问。”
昝玲老师就此提出讨论话题:叶文洁要不要按下回应三体人的按钮?
同学们对此提出不同的看法,在作者刘慈欣的叙述中,叶文洁似乎有充分的理由放弃人类,以至于在绝望之下向宇宙求救,“到这里来吧,我将帮助你们获得这个世界。我的文明已无力解决自己的问题,需要你们的力量来介入。”昝玲老师进一步发问,叶文洁的个人经验乃至于整个人类的历史经验是道德不存在的证明吗?能不能从经验的事实中推出应当的价值?
对此,同学们表示哪怕历史一再表明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也不能因此断定应当的价值存在或不存在。昝玲老师引用《论语》的一句话,“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以表明道德不是某种人为的外在规定,而是一种直悟式的先天领会。经验的事实是道德的显化,而不是道德的来源和根据。
接着,昝玲老师请大家再次思考叶文洁按下按钮意味着什么?
樊亚菲老师和同学们就此展开新一轮的讨论,按下按钮这个动作的意义不在于叶文洁个人的复仇欲而是表明一种彻底的放弃。当我们放弃了选择本身,就是放弃了自己,这种自我否定,必将导致毁灭。不是三体人毁灭人类,而是自我毁灭。

人能不能因为选择不可避免的糟糕的后果,彻底放弃选择?否定选择本身的价值?
讨论至此,我们发现人的自由就表现在能够选择。选择的要义在于不必关注选择的结果,无论何种选择的结果都不能抹消选择本身的价值,选择本身的价值就在于其自主性,是我在做选择,这就意味着我对自身的生命实践有一种根本的责任,这种责任不受到任何现实的具体的情境的限制,反过来说,任何现实的具体的情境都不能剥夺这份责任,也不能以此为借口抛弃和拒绝这份责任。这个责任就是在不断的选择中成为我们自己(我们注定成为自己,否则生命将会崩溃),让所有后天的选择都成为实现自我的阶梯,这样的选择才是根本意义上自由的。
随后,葛思通同学向大家介绍了黑塞的《在轮下》,再次将讨论推至高潮,小说主人公汉斯真的没有选择了吗?

当人将自身理解为某个现实的具体的情境里的存在时,选择注定是有限的,而如果我们能够真正理解自己的生命,让生命以一种演绎的方式展开,而非经验积累式的存在,所有选择(或者自认为再没有任何选择了)将瞬间从现实的镣铐中解放出来,不再是有限的,因为任何选择的结果都同时变得无关紧要,无论何种结果都成为了我们生命的自身展开的步骤。
是什么毁掉了天才汉斯?
我们的天才从来都不是毁灭于现实的巨轮,而是自我毁灭,就发生在我们放弃选择的那一刻,叶文洁按下按钮,就此让三体文明代替人类做选择,然而选择的现实结果不能否定选择本身的价值,选择的价值在于在每个选择的瞬间拷问我们自己是否在实现自身生命的道路上。在这条道路上,我们是根本性自由的,我们可以容纳任何选择的后果、具体的现实;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发现巨轮变成了一种二维的东西,失去了三维的重量,根本无足轻重。
人类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
一旦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哪怕现实劲如强风,我们巍巍如山,如如不动;我们决不放弃,绝不按下按钮。
本次阅读交流会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撰稿:昝玲 樊亚菲 摄影:王亚竹 责任编辑:任欣